Swatch用“眯眯眼”公然辱华!斯沃琪集团,该向中国人民道歉吗?

发布时间:2025-08-14 21:06  浏览量:3

2025年8月14日,瑞士Swatch斯沃琪品牌在其官网发布的一张“眯眯眼”男模宣传图引发中国网民强烈抗议。该男模以夸张的眯缝眼造型配合挑衅性肢体动作,在社交媒体平台形成病毒式传。这一事件将国际品牌对中国文化敏感性的认知缺失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根据共青团中央的权威解释,“眯眯眼”(slanty eyes)绝非中性词汇。在欧美种族主义语境中,该词汇与特定手势共同构成对亚裔群体的系统性歧视。自19世纪“黄祸论”兴起以来,西方媒体通过漫画、电影等载体刻意塑造"傅满洲式"眯缝眼形象,将华人刻板化为狡诈、危险的异类。这种视觉暴力在21世纪演变为更隐蔽的文化霸权,从《纽约时报》的“中国眯缝眼”漫画到杜嘉班纳的“起筷吃饭”广告,西方精英阶层始终未能摆脱对东方文明的傲慢想象。

斯沃琪集团的商业伦理失范

作为年销售额超80亿瑞士法郎的腕表巨头,斯沃琪集团在2024年财报中明确将中国市场列为“战略增长极”。这种经济依赖与文化尊重的失衡,暴露出跨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认知悖论:当资本需要叩开东方大门时,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却仍在主导创意决策。

从设计动机分析,该宣传图存在三重问题:其一,刻意放大模特面部特征,延续“异域奇观化”的殖民美学;其二,模特的挑衅姿态与眯眼动作形成语义叠加,构成隐性侮辱;其三,在“黑命贵”运动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品牌却对亚裔遭受的系统性歧视选择性失明。这种创作逻辑与2018年D&G“筷子广告”事件如出一辙,反映出国际品牌在文化敏感度培训方面的集体缺位。

公众情感与民族尊严的不可侵犯性

中国消费者对“眯眯眼”符号的集体愤怒,本质上是对历史创伤记忆的应激反应。从1882年《排华法案》到2021年亚特兰大按摩店枪击案,针对亚裔的暴力始终与外貌歧视紧密关联。当斯沃琪将这种充满痛苦回忆的符号转化为商业噱头时,实质是在践踏中华民族的尊严。

尽管中国现行法律未明确禁止使用特定面部特征进行商业宣传,但《广告法》第九条关于“不得含有民族歧视内容”的规定,为追究品牌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更关键的是,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明确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之表现”。

斯沃琪集团,该向中国人民道歉吗?

斯沃琪事件为所有跨国企业敲响警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任何文化输出都必须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当西方品牌试图用刻板印象解构东方美学时,他们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更暴露了自身在文明对话中的无力与傲慢。

正如我国领导人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所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期待斯沃琪集团以真诚的道歉为起点,在文化尊重与商业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成为促进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而非壁垒。这不仅是修复品牌形象的必要之举,更是全球化时代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立即向中国人民道歉,才是当下斯沃琪集团唯一的选择!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