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锅!当年被16所美国名校全拒去了谷歌的华裔男孩,成绩单曝光……

发布时间:2025-08-14 22:32  浏览量:3

正文

两年前被16所名校全拒却被谷歌聘用的华裔男孩,高中成绩单曝光后,炸锅了!

两年前,拥有优秀学术背景的华裔男生Stanley Zhong被美国名校16连拒的新闻刷爆了华人圈。

Zhong高中毕业于加州著名公立高中Gunn High School ,GPA高达3.97(加权4.42),SAT考了1590分(满分1600分)。

除了优秀的学术成绩,他还是电子签名平台Rabbit-Sign的创始人,并在高中阶段多次参加全美编程大赛,取得不俗的成绩。

(中学比赛经历图片截选自Stanley Zhong LinkedIn)

同时,他在高中毕业时还拿到了Google L4的软件工程师offer。这个级别的录取,不乏硕士、博士学历的毕业生。

这样的背景,无论怎么看,都是爬藤的潜力选手。然而,2023年的大学申请季却出人意料:

在他申请的18所大学中,不仅申请的藤校全拒,UC Berkeley、UCLA 在内的几所州内名校也拒绝了他,甚至连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这样平均GPA都低于他的学校也没给Offer。

整个申请季,Zhong只拿到了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马里兰大学的录取。

最终,Zhong接受了谷歌的全职offer,从18岁起正式步入硅谷职场。

这件事当时在华人社区引发了极大愤慨。

一个拥有如此耀眼履历的华裔学生,却在大学申请中几乎被全军覆没,让许多人感到难以接受。

亚裔在大学录取中是否真的被“系统性压制”,这个老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Zhong的父亲也没有沉默,正式发起诉讼,希望讨回公道。

然而,一年多过去,舆论的热度逐渐冷却。就在大家的关注度逐渐被转移时,近日Zhong的高中成绩单被法院作为证据公开,再一次在华人圈炸开了锅。

不过,这一次的讨论方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01

水课?文科生课?

法院作为证据呈现的Stanley Zhong的高中成绩单如下:

(图片源自gov.uscourts.nynd.147379.1.0_1.pdf)

整体看上,确实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当华人家长们拿放大镜审视他的选课和得分后,发现:

1.Zhong选的课刚刚贴着毕业最低要求飞过,都是基础level,没有high level或者honor的课,外语甚至是中文,而且只学了两年,特地把微积分,概率放到最后,都来不及出分;

2. Zhong只有5门AP课程,物理只学了一年、数学只学了代数2、计算机只学了一年,完全不像一个对stem感兴趣的学生,想申请热门的uc cs的确困难。

总的来说,单从这份成绩单上看,并不容易看出他是一位在STEM领域表现突出、对计算机等理工科充满兴趣,并愿意挑战高难度课程的学生。

在华人论坛上,网友们也对Zhong的高中成绩颇有微词:

用这样一份STEM课程并不出彩的成绩单去申请那些计算机专业大牛高校,被拒也就说得通了。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仅从选课去看一个学生的STEM水平并不充分:一个高中生能被谷歌L4岗位聘用,且从事至今,足以证明他的计算机实操水平。

更多家长比较客观,他们承认,Zhong的成绩单若放在加州华人这个“内卷最激烈”的圈子里,或许算不上最顶尖,但也稳居中上,已属不易。

但真正令人愤懑的是,这样的成绩,若换作其他族裔,早已被名校争相录取。

唯有黄皮肤、亚裔身份,才让他在申请之路上屡屡碰壁、惨遭冷遇。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制度本身的不公。

作为华裔,大家支持他父亲的做法,将这样的不公诉诸教育部、提交法院,为华裔孩子获得公平录取尽一份力。

02

华裔学生求学公平之路,任重道远、道阻且艰

此事过去已有近两年,目前Zhong仍在谷歌工作。

而且在今年年初,他收到了自己作为谷歌雇员在2024年全年的表现评估。

评级和经理评估都表明,他完全达到了谷歌职位对他的要求,并表现出强有力的上升趋势。

在媒体采访中,Zhong提及到目前为止,自己在谷歌的体验非常棒,每个人都给予他极大的支持。

他将在谷歌工作的经历作为自己的gap year,之后再决定是前往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读书,还是继续留在谷歌。

不过谈起当年的申请结果,Zhong还是无法理解。他认为自己超出了许多大学的录取标准,比如伊利诺伊大学。

父亲对儿子的申请结果也无法释怀。

儿子没能被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顶尖院校他早有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的是,许多录取难度相对较低的公立大学也将儿子拒之门外。

基于这样的不解和不公,Zhong的父亲在2024年正式起诉加州大学系统,指控其招生中存在“系统性种族歧视”

这是最高法院废除平权法案后,首例亚裔家庭发起的集体诉讼。

诉状中写道:加州大学拒绝Stanley的同时,Google却向他提供了一个通常要求博士学位的职位。虽然大学无法预见这一点,但他提交给加州大学的技术成就,与他在Google获得职位时提交的材料基本一致。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亚裔学生普遍面临的招生歧视。

目前,Zhong除了起诉加州大学系统,还对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提起了类似诉讼,并计划对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采取法律行动,案件正在法院处理中。

他们还要求美国联邦教育部介入调查,并向这些大学索赔,要求陪审团审理案件。

Zhong的父亲表示,他们想要结果是仅仅宣布违宪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执行法律,让学校承担责任。

面对Zhong的诉讼,目前被起诉的大学几乎没有任何回复。

加州大学发言人只是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称自1996年加州禁止录取考虑种族因素后,加州大学已调整招生方式,以确保符合法律要求。加州大学的录取程序经得起考验,坚持扩大所有符合资格学生的入学机会。

华盛顿大学发言人则表示,学校仍在审查诉讼内容,但坚称其录取过程公正,并补充道自己的招生名额有限,因此无法录取所有优秀的申请者,

美国教育部目前也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华裔孩子追求申请公平的诉讼之路,任重道远。

03

卷到极致,终将遭遇反噬

这场诉讼的最终结果尚未揭晓,一切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但在读完关于Stanley Zhong的录取结果和高中成绩单的报道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真的已经做得非常了不起。

他不仅在一所竞争极其激烈、压力山大的高中里坚持了下来,还拿到了不俗的成绩。

在遭遇大学申请接连受挫、眼睁睁看着梦校大门关闭的同时,他仍然选择勇敢面对媒体、推进诉讼、踏实工作,并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份心理韧性,令人敬佩。

Zhong毕业于加州湾区名校Gunn High School,这所学校在全州两千多所公立高中中排名第四,是许多华人家长心中的“神校”。

它不仅仅因学术优异而出名,更因为过于卷而被冠以“自杀高中”的称号。在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间,该校的学生自杀率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四到五倍。

2009年,短短七个月内连续有四名学生自杀,震惊全美。

此后几年间,这一悲剧依然没有终止,2009年至2015年间,又有至少五名学生选择结束生命。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2015年连续自杀的三名学生,全部是华裔。

(该高中部分自杀华裔学生统计结果)

学校曾对其他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有52人因“强烈的自杀意念”而被紧急送医。

就在去年,这所学校的一位华裔女生再次在铁轨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调查报告指出——学业压力过重是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长大,本身就像是在高压锅中煎熬。而Zhong不仅熬了过来,还拥有自己的创业项目、被Google聘为工程师,还敢为公平发声。

无论大学录取的风雨如何评价他,他的坚强与坚持,都值得敬意。

但是,真的是这所中学如此“恐怖”吗?

几个月前,在Reddit上还有家长询问,正在犹豫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这所中学就读,担心孩子扛不住。

神奇的是,从校友们的回复来看,这所学校的氛围并不如外界传扬的那么骇人。这里老师负责、课程有难有易、学生有卷有“躺”、你可以选择拼、也可以选择“佛”。

这些曾就读的学生表示,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去选择和安排自己的课业。与其问在这样一所学校就读的压力大不大,不如问自己的家庭内部、父母是否给了孩子很多压力。

Gunn High School就是许多好学校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顶尖高中,资源从不缺,机会也不缺,学生能修大学课程、参与科研、参加奥赛、搞创业,凡是你想得到的项目几乎都能找到平台。但正因为平台太优越,一旦学生开始盲目内卷。

尤其是华裔家长强推高难度AP、逼着孩子填满每个暑假、参加名师辅导和竞赛,压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压垮孩子的往往不是课程本身,而是那种“必须成功、绝不能掉队”的期待。

而这种期待正是Jennifer Wallace在其著作Never Enough中所说的“有毒成就文化”(toxic achievement culture)

这种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默认“成功=有价值”的观念。

孩子们被教导,他们的成绩、奖项和大学录取决定他们的价值。

但是作者提醒我们,人的价值不是用GPA或简历来衡量的。当孩子们相信他们必须通过成就赢得爱和认可时,他们永远不会觉得他们足够了。

在书中,作为家长我们潜移默化中对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比如,作者采访一对父母,问他们为什么要卷?他们说,因为其他父母卷啊。

再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会习惯性地说“我不是盯着成绩哈,我是觉得你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质,你能做得更好”。

把这种惯性思维当作理所当然、而非孩子可能潜在的负担。

压力让孩子变成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听起来像件好事,但它实际上是压力和倦怠的快速通道。孩子们正在吸收一个信息,任何不完美的事情都是失败。

如果孩子们无法理解人生充满了错误、弯路和第二次机会,那他们更容易将会自己的错误和搞砸视作世界末日。

“比较文化”造成孩子的焦虑和低自尊。

因为社交媒体和竞争激烈的学校环境,他们不断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作者指出,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仅是与他们的同学竞争,他们还在与精选、过滤的其他人生活版本竞争。

结果就是孩子们产生了更多的焦虑和低自尊,他们很难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刻。

在书中作者写过一个案例,有一个高中的孩子,每天半夜做完功课睡觉,天不亮起来跑步,因为她是校队的。她跑步的时候因为很困,常常闭着眼睛。你问她能否放弃一些课外活动,多睡一会儿。孩子的回答是:不行啊,别的学生都是这样,大家都是如此。

家长的高期望、学生之间不断的比较、以及孩子们深信他们的价值与他们的成就有关,正是这些形成了“有毒成就文化”,最终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残的高发率。

想让孩子不受影响、置身事外很难,但是家长在平衡其中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我们谈论成功与失败的方式,我们传递的“你值得被爱”的前提条件,都会影响孩子怎么看待自己。

多自省我们是否在用爱裹着控制?是否将“不够优秀”的孩子看作“有问题”?再比如,作者提及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回一种更根本的心理需求——“意义感”(mattering)。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看到、被需要、被接纳。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而不是必须依靠某种“结果”才能换得认同。

终其一生,孩子所应奔赴的不应该是标准答案铺设的轨道,而是一条自我认可的人生之路。

活动预告《2026美本及多国申请工具书》即将重磅发布!这是由翠鹿升学榜与视角学社联合推出的第7本申请指南,年复一年,我们始终陪伴万千留学家庭度过每一个关键申请季。随着翠鹿升学榜大数据日益完善,这本有着“全局视野、最新洞察、超强实操”的工具书年年焕新,力争让大家对申请流程、要点、最新申请政策了然于胸,帮助大家看清前路、熨平焦虑,让留学更有能见度!我们真挚地邀请您和孩子,一同光临《2026美本及多国留学申请工具书》发布会并现场领取工具书!自主创业年入两亿、标化满分的18岁高中生,为何遭15所顶级高校一致拒绝?SAT1590、GPA4.4却惨遭16所大学拒绝,华裔天才少年怒告加州大学招生歧视!不惜舍弃90亿美元拨款!哈佛大学拒绝特朗普的无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