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婚女性的择偶困境
发布时间:2025-08-15 04:24 浏览量:2
2024年的数据,上海的未婚女性,已超过209万人。
我的一个朋友,女性,长相不错,工作稳定,年纪不小了,是个典型的中产成熟女性。她没有谈过恋爱,现在也还是单身。
前阵子她给我发消息,说打算在上海买房。我有点不解。她不是排斥结婚的人。
如果未来两三年结了婚,这套房怎么办?拿来当婚房,太小了。不当婚房,就得再买一套。
可她已经背上一笔房贷,再扛一套新房,经济压力也太大了。更何况,房子卖掉也不容易,契税、中介费、贷款利息等成本,不是她轻易能承受的。
说的直白一点,这套房子一旦买下,我觉得会严重影响她未来的婚姻选择。
那如果她决定不婚呢?
01
那更复杂了。一个人在上海工作,月供五千,供三十年,这不是一笔小账。
她在一家市属国企,收入稳定,但也不是特别高。万一未来工作变动、收入下降、身体状况变化,谁来扛这个贷款?
她并不缺优点,学历高,情商高,专业能力也不错,外貌不差。三十多岁了,连一段像样的恋爱都没有谈过。
自己也不觉得孤单,下班后吃精致餐厅、拍晚霞、发ins;上陶艺课、学法语、练爵士舞。
我觉得她现在最该做的,是去找个合适的人结婚。
两个人一起买房,选个离市区远点、单价低些的,首付一起出,还贷一起扛,压力就轻得多。
但现实是,三十岁的她,在上海,找个“合适”的人,太难了。
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女性普遍学历高、收入高、眼界也高。问题就出在这了。
多数女性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强,尤其是收入。
在小城市,女的月薪三千,男的五千,就能安心结婚;可在上海,女的月薪一万三,男的要是才一万五,她根本不屑一顾。
她心里会想:你也就比我多两千,我自己多努力点不就追上了?她们的标准不是“比我多多少”,而是“比我多多少比例”。
如果一个女性月薪三四万,那男性起码要五六万她才会觉得匹配。但问题是——上海本来就是收入最高的城市,你让她去哪儿找更高一级的男性?
国际婚姻?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差异太大,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意愿。
于是,如她一样的女性,陷入死结。找同城的,觉得不够好;找更强的,又没得找。
这就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女性年龄在增长,但条件越好越难找到匹配的对象。
02
上海现在的未婚女性,集中在30到44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在想什么?不是你学历有多好、工资有多高。而是你36岁了,能不能生孩子?
怎么一直没结婚?是不是性格太强?是不是太挑?是不是不好相处?我说的更直白一点,很多男性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弱势、容易掌控的女性。
哪怕真的有个工资比她高的男人出现了,他也很可能不选她。因为他可以选个更年轻、要求没那么高的姑娘。
女性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男性却在择偶上退步。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工资略低的男人追她,她也未必愿意搭理。
哪怕对方外形不错,只要她一问“你工资多少?”对方立刻就打退堂鼓。
反过来,如果她稍微表现出点优越感,对方更是敬而远之。最后结果就是,两边谁也看不上谁。
而那些又帅又体贴、收入不差的优质男,基本早已被“抢走”。成家立业、娃都好几岁了。
为什么你接触到的人都那么“普通”?因为你自己也是普通人。
当你觉得自己“条件很好”,那只是你在跟家乡的老同学、一些条件不如你的人比较。但和身边真正的精英比,你并没有什么压倒性优势。
有些女性以为自己站得高,但实际上就是“平平无奇”。她们忘了,真正强的人,从来不缺机会,也不缺选择。
反观男性在婚恋上的标准,其实更宽容。收入低点、颜值普通、性格差点,问题都不是很大。
但男性的宽容也是有限度的。你不能一边要求对方样样好,一边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很多未婚女性,其实是想结婚的。但她们困在两件事上:
一是找不到比自己更强、还愿意用心追求自己的男人;二是没有认清自己和身边人其实差不多。
说到底,太追求“满分”了。非得找那个各方面完美的对象才愿意考虑结婚。
我想起钱学森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考试的时候,追求高分是好的,但不必非得满分。你为了拿满分花费的精力,不如拿来阅读更多的书、拓展视野。
婚姻也是这样。想找比自己强的对象没错,但别陷入非得“比我强很多”的执念。
别被“将就”“凑合”这类词吓到了。生活不是选最好的,而是选最合适的。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