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田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5-08-15 07:46 浏览量:2
转自:嘉兴日报
■高四法
“稻耘三遍谷满仓”,是江南的农业谚语。过去每年插好早稻、晚稻秧后,禾苗在田间存活和扎根的同时,杂草也野蛮生长,于是农民们又繁忙地干起了除草及松土的农活——耘田。
耘田虽没有技术含量,但却是“面朝禾田背朝天”的辛苦活。耘夏天“双抢”后的晚稻禾苗田,比耘早稻的禾苗田更艰苦。
有一次午后,我们几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头戴笠帽,卷上裤脚,赤着脚,依每人六棵禾苗为一行田,开始耘田。在烈日灼灼下,田间的水晒得沸烫,我们学着大人弯腰低头,去抓杂草往泥下按,并不断地推松着烂田泥,拔一脚陷一脚地向前耘田。
个把小时耘下来,汗水湿透了衣服,眼睛也被泥水溅到,但大家将衣角绞绞干,擦擦眼角后继续耘,直到收工上岸。耘头遍田不算苦,最苦的还是跪着耘二遍田。
耘二遍田的时候,禾苗看上去长得已经很茂盛了,有大人的小腿肚高。为了讲究耘田质量,当时都跪着耘田。为了防止苗叶尖戳到脸和腿,多数农民家里备有竹篾做的防护具,但因为不够人手一份,一般只给女劳力使用。
炎炎烈日下,一群男男女女戴着笠帽,双膝跪在水田的泥里耘田的场景至今令我记忆深刻。最难受的还是两条腿被虫子咬,不带防护具的男人则更难受,锯齿一样的禾苗叶子不时地戳到脸、手臂、大腿,当痒得想用手去搔时,两手却都是烂泥。也许是跪着耘田太过苛刻了,过了几年,大家就改为弯腰低头耘三遍田了。
耘田也会带来惊喜。在耘早稻禾苗头遍田和二遍田时,如遇连续降雨,河里的鲫鱼就会迫不及待地从放水沟上冲进水田,耘田人随手就能擒到。那时,很多人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道鲜美的鲫鱼。
耘田最可怕的事是碰到蛇。有时它突然从几棵禾苗中乱窜出来,有时手无意中也会抓到,一阵尖叫等蛇逃之夭夭后,大家还是心有余悸。那时碰到最多的是水赤链蛇等。当然也有不怕蛇的人,他们就会马上把蛇捉住,等着换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多年后,开始全面推广种植单季晚稻,田间也应用了新的科研成果,插秧前撒一些除草颗粒剂,杂草也就基本不长了。从此,耘田的苦活基本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