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这「女英雄」不该被污蔑

发布时间:2025-08-15 08:00  浏览量:2

前段时间,医疗界发生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惨剧。

河南周口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医生从医院坠楼,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的原因,是长期受到来自患者家属的网络暴力与人格污蔑,最终不堪其扰,选择跳楼。

而且整个过程中,邵医生两次报警未果,医院方面也未做出相关有效保护措施等事情。

一时间大众对于医疗系统保护机制建立、医患信任危机的问题再次爆发。

就在大众还在等着这一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时,一部有关医护题材的电影上线了。

片中的女主角的经历不禁让人想到邵医生,令人产生诸多思考——

《夜班》

Heldin

导致邵医生自杀的起因,是三起医疗纠纷

其中最近的一起,是今年五月份发生的。

22岁的产妇突发羊水栓塞,邵医生经家属同意后切除产妇子宫保命,最终母婴平安。

然而家属却在事后突然以「生下女孩切子宫切除导致绝后」为理由,向邵医生索赔100万,并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虚假视频,来指控邵医生过度医疗与「误诊」。

同时,家属还联合另外两起事件的家属一同在短视频平台,吸引水军网暴邵医生。

羊水栓塞是分娩中的致命并发症,短短几分钟就能夺走生命,死亡率极高。

邵医生能够保住母婴两人的性命,已经非常了不起。

而且很多人都公开表明过,邵医生是一名非常温柔、专业且责任心强的医生。

因此,这整个事件最让人痛心的一点,就是她尽职尽责,甚至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却因为家属的「个人观点」与「个人感受」将其逼落生命的悬崖。

回到这部新片。

女主弗洛里亚也因为众多无理的糟心事,几乎被逼到崩溃。

她虽然不是专科医生,但是一名专业素养极高的外科护理师

除了无法像医生那样给出对症治疗方案,几乎关于病人的一切都需要由她负责。

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然而,弗洛里亚的「队友」十分不给力。

她和同事分管病房区东、西两个区域,但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或特殊情况,两人理应相互搭把手。

而这位同事几乎「只扫门前雪」。

而唯一的实习生,要么叫不来,要么连最基本的事前工作都做不好。

各种帮倒忙拖后腿。

这也就算了,病人还总是给弗洛里亚找事儿。

一位需随身携带氧气的病人,总是想要抽烟。

并且,还在氧气罐旁使用明火,非常危险。

为了她的身体,也为了医院安全,弗洛里亚需要时刻监督。

对此,病人却十分不能理解,觉得弗洛里亚在剥夺她抽烟的自由。

甚至骂弗洛里亚是「没教养的家伙」。

还有一位喜爱挑刺的病人,总是对护士换滞留针的方式充满微词。

换针时,她稍微觉得有点痛,抬手就给了弗洛里亚一下。

除了普通病房的病人,弗洛里亚还要负责一名私人病房的病人

这位患者对待弗洛里亚就像对待佣人一般。

一会儿叫她拿两颗止痛药,一会儿让她泡一杯新鲜的薄荷茶。

还会随时拿着一块表计时,多等一会儿,就会对着护士一通强力输出。

不过,这些遭遇都不如一位癌症患者的家属,带给弗洛里亚的冲击大。

病人的癌细胞已经扩散,生命垂危。

到了晚上突然没了呼吸,尽管医生护士全力抢救,最终还是去世了。

然而,她的家属将所有的过错都推脱到弗洛里亚身上。

他们认定就是因为她的照看疏忽,才导致了危急情况出现。

即便医生多次表明,这一切与身为护理师的弗洛里亚没有任何关系。

但家属就是咬定母亲的死亡,是因为弗洛里亚的失职。

弗洛里亚真的失职了吗?

当然没有。

片名的德语单词Heldin,本意是有「女英雄」的意思。

弗洛里亚在医院,就像是英雄一样的存在。

她的护理技术十分娴熟。

像是电影开篇。

弗洛里亚换好衣服走进病房区,就被同事召唤去帮忙将一名老人抬到床上。

这位老人刚被同事抱起来时发生了失禁,需要换内裤。

于是,她条理清晰地一边拜托旁边的病人家属出去等待,一边拿起消毒用品。

在清理老人身体的同时,向同事了解这位老人的相关信息,还耐心安抚情绪慌张的患者。

解决完这件事后,弗洛里亚又麻利地前往下一个病房开始自己的工作。

基本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病患,什么样的紧急情况,弗洛里亚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应对。

不仅如此。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弗洛里亚还能耐心倾听每一位病人的需求。

一名病人马上要做胃部造影,造影液可能会导致他恶心。

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呕吐影响造影检查,病人需要插胃管。

但这位病人拒绝这样做。

劝说几次未果后,弗洛里亚并未强制进行干预措施。

而是时刻关注病人的状态,并在对方有恶心的症状后,快速配药,及时注射,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弗洛里亚甚至还能充满人文关怀地去安抚每位病人的心情。

有位癌症晚期的患者内心非常恐慌,她会握住病人的手给予鼓励。

哪怕是病人家属,她也会尽可能在情绪上给出安慰。

可即便是这样,也无法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

弗洛里亚的工作地点是住院区的三楼,一共有25名病患,属于床位爆满的状态。

这些病患中不仅包含一般外科病人,还有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年人,以及重症病危患者。

可负责这所有的病患的护理人员,一共就只有两名

在这种情况下,弗洛里亚恨不得一个人当十个人用。

这样的工作体量的压迫感有多强?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都聚焦在弗洛里亚匆匆忙忙的身影上。

在这一个又一个的长镜头中,弗洛里亚先是到药房配药、做查房准备。

然后一手仪器,一手推车,开始挨个给病人做常规检查。

在这期间,门诊区、手术室、麻醉等待区会不断给她打电话。

要么是有病人需要接回来,要么是有病人需要送过去。

在查房的路途中,如果遇到有需求的病人,她还需要立马处理。

纪录片式的晃动镜头、催命一般的电话铃声、各种仪器发出的滴答声,看得人不敢呼吸。

如此令人窒息的工作强度,再强大的人也难免会忙中出错。

弗洛里亚就在混乱中不小心弄错了止痛药,导致病人过敏,还好医生及时干预治疗。

至于那名去世的老妇人。

她是弗洛里亚查房的最后一名患者。

但是因为前面各种紧急、忙乱的事情发生,导致弗洛里亚还未来得及看她,就离世了。

作为护理师,弗洛里亚尽心尽力照顾每一位患者。

但奈何,生命的意外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

死亡也总会激发出太多愤怒情绪。

她被迁怒、被威胁、被辱骂,已经成为日常。

工作的压力导致的精神压力,伴随着病人的离去,狠狠折磨着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每天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多医疗题材的作品都刻画了这一点。

像是在今年9.5分的神剧《匹兹堡医护前线》中,就全面体现了医护人员生存环境的高压。

就连医疗剧的乌托邦《机智的医生生活》中,也不乏医患之间的痛点。

剧中,有一名产妇会语气很差地对医生挑三拣四,还会提一些过分的要求让医生必须做到。

即便医生再耐心解释,在她眼中都会变成医生的推卸责任或偷懒。

但你说她是真的埋怨医生吗?

非也,她只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导致情绪不稳定。

这是生病之人常出现的情况,所以即便听起来无理,医生也得承担下这些迁怒。

现实中我们自己去医院时,也会对医护人员的不易深有感触。

正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弗洛里亚的经历才会令人感到无奈,邵医生的惨剧也更让人痛心。

因为在她们身上,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其所处体系的缺陷问题。

就在看弗洛里亚的工作时,有三个明显的问题会浮现出来:

为什么值班护士只有两名?

为什么拥有私人保险的病患与公共病患共享同一批护理人员?

为什么实习生从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上都存在明显问题还能上岗?

这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漏洞。

电影中还有两个这样的情节,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一位老人一直在等待医生说明病情,但医生却因为手术迟迟不来。

等到半夜,医生却打算明天再与病人沟通。

将老人焦急心态都看在眼里的弗洛里亚,质问医生为什么不解决完病患的问题再离开。

医生有问题吗?

其实不然,对于她而言患者并非急症,迟一晚上了解病情并没有什么影响。

一整天的手术已经让她无暇顾及病人的心情。

那弗洛里亚有问题吗?

当然也没有。

作为和病人朝夕相处的护理师,比起医生客观地判断,病人的情绪更能影响她。

医护人员身上分别承担着来自外界的巨大负重。

但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与问题,却没有一个合理的途径得到解决。

最终只能在他们内部消化。

另外一个情节,是弗洛里亚一怒之下扔了私人病房病人的手表。

在她按要求去泡薄荷茶时,发生了老妇人去世的事情,导致她迟了一个半小时才将茶水送到。

想当然地,她遭到了病人的痛骂。

精神已经绷到极限的弗洛里亚,冲动之下把病人的贵价手表扔到了窗外。

这一下爽,是真的爽。

就连弗洛里亚的同事都痛快地笑了出来。

但随后,弗洛里亚就灰溜溜地自己去找手表。

并要咬牙承担之后一切的后果。

她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冲动,但也从侧面说明:

医护人员在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后,医院也未能提供一个保护医护人员的机制。

无论发生什么,一切后果还是最终都落到医护人员自己身上。

而也正是现实中的邵医生事件,最让人愤怒与痛心的一点。

医疗系统保护机制的缺位,导致救死扶伤的人来自证清明。

而这种社会之痛,并非只作用于某一个个体身上。

如今,邵医生的离去我们无法挽回。

但如何避免下一个「邵医生」出现,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