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5 06:45 浏览量:2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的沃土,既是孕育希望的田野,更是青年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作为一名华农学子,我始终坚信,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汗水浇灌希望,才能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绚丽绽放,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支教点亮希望,在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种子
2024年7月,我作为爱心协会“向日葵”支教队的一员,前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将军山村进行暑期支教。初到村子,淳朴的民风与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由于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接触甚少,为了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我设计了“有趣的光与影”课程,带着孩子们动手探索各种奇妙的光影现象。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兴奋与成就感时,我真切地感到,支教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播撒希望的火种。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扎根基层、接力奉献,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调研探寻路径,解码乡村产业发展密码
今年暑假,我作为队长带领实践团队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开展调研,实地走访20余家稻米加工企业,深入了解当地稻米加工现状,探究当地的“双水双绿”发展模式。在沉湖镇现代农业示范田考察期间,通过与湖北福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兆星交流,我了解到“稻-鸭-虾”共生模式有效减少了农田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同时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充分展现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农户张大爷握着我的手说:“现在种田不费劲儿,收入还比以前翻了番。”他眼角的笑意,生动印证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双水双绿”模式正是在守护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为粮食安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的智慧,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破题之策,更是青年学子理解“大国粮仓”战略的鲜活教材。
科普连接未来,让生态智慧代代相传
为了更好地宣传“双水双绿”模式,实践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花儿与少年”支教队联合,为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旧司镇民族小学的学生开设了线上科普课程。团队成员运用生动的图片、视频素材,结合互动问答环节,向孩子们直观展示了稻虾共生的田间场景。“水稻如何为虾提供栖息空间?”“虾的粪便如何成为天然肥料?”面对孩子们接连提出的问题,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其中的生态原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绿色农业的种子。当生态理念融入童年记忆,当孩子们领悟了与自然共生的智慧,这份传承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最持久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次实践经历如同两面明镜,既映照出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也清晰地折射出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从支教时为孩子们搭建知识桥梁,到调研中探寻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路径,每一步实践都让我更加坚定,乡村振兴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以脚步丈量土地、以智慧解决问题、以行动践行承诺的伟大事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导师点评:从“向日葵”支教队的爱心奉献,到“双水双绿”模式的深入调研,再到生态理念的科普传播,周洲同学不仅用爱心温暖了乡村孩子的心灵,更用专业智慧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希望她未来继续保持这份热忱,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更多青春智慧,让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汇报人:周洲(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