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边的课堂上线啦!松江这里的非遗传习基地来了一群“小学徒”
发布时间:2025-08-15 08:29 浏览量:2
8月13日,松江区石湖荡镇非遗传习基地迎来了一群“小学徒”。土灶和石磨成了稀罕物,做豆腐的老师傅特地赶来传授豆制品制作的老技艺。
基地“豆研坊”内,一台台小型石磨被孩子们团团围住,有的负责将提前泡好的黄豆喂进石磨眼,有的负责推磨,还有的负责加水,忙得热火朝天。“一圈一圈又一圈,有点费劲,但是想着能喝到鲜美的豆浆,就不觉得累了。”言语间,小女孩张琳推得更卖力了。别看孩子们都是第一次体验石磨磨豆浆,学到的本领可不少。说起选豆子,王悦怿头头是道,“黄豆磨之前需要用水浸泡,浮上来的豆子都不要,因为这些豆子都不太饱满,沉在水里的豆子才能要。”
一旁的土灶前,石湖荡镇李塔汇豆制品制作非遗传承人朱岳云也忙得满头大汗,一会儿下豆腐,一会儿翻豆腐,沸腾的油锅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欢乐地转着圈,馋嘴的孩子们老早就围在灶台边等着品尝了。第一批豆腐刚出锅,小男孩胡靖林抢先用竹签插了一块,一手举起豆腐,一手悬空作托住状,嘴巴还不停地吹呀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样子惹得朱岳云笑得咧开了嘴,“趁热吃,小口咬!”好不容易吃到了,胡靖林笑着说:“都叫它臭豆腐,可它其实也不算臭啊!吃起来咸咸的。”
这场烟火气十足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小学徒们解锁了豆制品制作的古老技艺,也让带教师傅看见了老手艺传承发展的希望。朱岳云在30多岁的时候从父亲手里接过豆制品制作的担子,一转眼已经将近20年了。日日围着豆子转,而今54岁了,走进非遗传习基地做师傅,教的还是小孩子,他特别开心,“传承,讲起来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豆制品是怎么做的,把老一辈的手艺传下去。”
据悉,石湖荡镇非遗传习基地位于石湖荡镇新姚村新村477号,由原古松乡新村小学部分建筑改建而成。今年4月正式启用。基地内设松江刻漆技艺、李塔汇豆制品制作技艺及传统舞蹈荡湖船三项区级非遗陈列展示区。暑假期间,基地与石湖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联合举办了多场面向青少年的非遗传习活动。
记者:王梅
编辑:周雨薇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