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名职工都“被重视、被关心、被赋能”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2 浏览量:2
本报记者 高子立 本报实习生 张嘉玮
“有老师辅导孩子作业,有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一日三餐有保障,下班还能顺便接上孩子回家,我再也不担心孩子的照护问题了。”日前,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会开设的第二期职工子女暑托班开班,该院临床营养科邵琳护士第一时间报了名。
为了解决职工暑期带娃难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会连续两年开设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这是医院工会创新实践,打造“民主之家”“暖心之家”“活力之家”的举措之一。
“让每名职工都‘被重视、被关心、被赋能’。”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杰介绍,近年来,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从“传统后勤”转向“发展助力”,聚焦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以让职工“积极工作,快乐生活”为目标,探索出一套融合党建引领、群团协同、精准服务的创新工作范式,提升了工作质效,成为凝聚职工力量的“黏合剂”。
“民主之家”实现双向互动
“去年‘五一’前,我向医院工会提出福利品发放多样化的建议,没想到很快就实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财务处职工钟君燕对记者说。
曾经,医院工会在发放节日福利时按照传统模式分发米面粮油,考虑到职工搬运不便的情况,钟君燕便提出希望福利品配送到家的建议。收到建议后,医院工会选择与电商平台合作,职工不仅可通过线上渠道选择多样化的福利品,还可以一键下单、配送到家。
这是医院工会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打破传统单向传达模式,构建职工广泛参与、诉求闭环解决的“民主之家”的一个缩影。
202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过“支部与小组一对一对应”“工会干部双培养机制”等举措,将党建要求嵌入工会组织建设全流程。同时,重组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民监会),首次增设第三方公司委员职位,通过“党委委员牵头+跨部门代表参与”模式,构建了覆盖5400余名职工的诉求响应体系,形成“问题收集—分类处置—党委督办—闭环反馈”全流程机制,形成职工与医院决策层的双向互动通道。
“现在民监会每月在党委会上汇报职工意见的落实情况,让职工诉求有着落,办理进度看得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会副主席刘健表示。
“暖心之家”服务精准覆盖
联合健康管理中心为职工推出预约制查体,每月举办线上健康讲座,为2249人办理重大疾病保险,构建“预防—保障—关怀”的健康服务链;开设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实现职工“工作带娃两不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会聚焦职工个性化需求,构建覆盖全周期、全群体的“暖心服务体系”,让每位职工感受到“家”的温度。
“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中秋节时,医院工会为了缓解我们援藏职工的思亲之苦,特意组织了视频连线会。”急诊医学科医师、第十批援藏医疗队临时工会小组组长董桂英说,那天她通过视频见到了母亲。听着母亲和其他职工家属的深情叮嘱,她和队员们感到家就在身边。
据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连续多年派出职工对西藏进行医疗帮扶。为了免除援藏队员后顾之忧,医院工会着力帮助解决家属们在工作、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
不仅如此,医院工会暖心服务还从“统一配送”向“个性定制”转变,推出云平台福利系统,将传统节日慰问从“固定品类”升级为“需求导向”;应需求为第三方服务人员开展院史文化培训等。
“活力之家”凝聚干事合力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有23块花圃绿地,每块绿地内都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每个北京大学校级及以上“模范职工小家”的名称。将23个“模范职工小家”与院区绿地管理绑定,正是医院工会建设“活力之家”的特色举措。
“在自己管理的绿地开展团建,既美化环境又凝聚人心。”门诊部1工会组长晏丽丹说。据悉,医院工会通过组织创新与群团活动,打造充满活力的“职工生态圈”,让工作与生活“双向奔赴”。
同时,医院工会还致力于丰富职工文体生活,举办职工运动会、雁栖湖龙舟赛,支持职工成立各类文体协会,形成“兴趣小组—专业协会—品牌活动”的三级生态,帮助职工解压。此外,医院工会与教育处、团委等部门合作,推出青教赛、联谊会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职工文化活动与业务提升的深度融合。
第30届青教赛吸引37个科室百余名选手参与,1人获得北大青教赛一等奖并获“优秀教师”称号。2024年,医院新增6个群体协会,11个协会吸纳会员727人……这些成绩的背后,正是医院工会构建职工“活力之家”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