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坐上“专车”去卖菜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5  浏览量:2

凌晨4点,天还没亮,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家住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大树岭村的王世福已经起床,打着手电筒在菜地里穿梭,熟练地摘下鲜嫩的豇豆。带着露珠的豇豆被他一捆捆捋顺、对齐,码进筐里。

6点不到,71岁的王世福已经坐在安康黄冈实验学校门前的花坛上,两个沉甸甸的竹筐紧挨脚边。他望向公交车来的方向,竖着耳朵捕捉远处的引擎声。

“坐公交卖菜,可比过去强多了!”他回忆说,印象里,骑自行车去卖菜太颠簸,菜一旦掉落,沾上尘土,卖相就不好了,拉架子车又太重。“都没公交车好,一趟就能把五六十斤的菜稳稳送进城。”

“卖菜也得讲究。”王世福指了指筐里的菜说,“要拾掇得整整齐齐,跟人一样精神,别人才稀罕。”

6点10分,刹车声划破清晨的寂静,1路公交车绕过安康黄冈实验学校门前的花坛,稳稳停下,车门“嗤”的一声打开,王世福麻利地提起竹筐,上车。

“嘀——公益卡。”刷完卡后,王世福迅速扫视车厢,先把菜筐放在后门边的空档处,确保下车快,然后眼疾手快地“占领”了靠近后门的座位。“今儿人少,运气好!”抢到这个座位,意味着他能早早抵达市场,在人流涌来前,占一个靠前又光线好的摊位。这可是两筐菜卖个好价钱的开端。

“盆盆窑站到了。”随着广响起,车门打开,73岁的陈文秀提起两个装得鼓鼓囊囊的竹筐上车。“老人家,不急,站稳当了再刷卡,安全要紧!”司机汪德义叮嘱。

陈文秀家住九里湾的梁上,如今守着两三亩地过日子。昨晚趁着天气凉爽,她赶紧摘下熟好的菜,把玉米一层层码好,上面堆着整理好的豇豆,顶上再严严实实盖上透明的塑料薄膜保证菜新鲜。

两筐菜40多斤,是陈文秀早起忙碌的指望,一筐能换来四五十块钱。

“下一站——兆亿大厦。”陈文秀提起竹筐慢慢挪向后门准备下车,这还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地,下了公交后她要带着自己的“宝贝”走上一段路,到更热闹的东关市场。“那里人多,好卖菜。”

车厢里菜筐挨挨挤挤,再加上乘客多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上下车不免慢些。汪德义格外耐心,每次停靠,都等最后一位老人完全踏稳或落座,才缓缓启动。“慢点,扶好把手!”“不着急,我等着!”他的提醒温和而清晰。

“我父母也是农民,非常能体谅菜农的辛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照顾些。”在汪德义看来,多等几秒、多叮嘱一句,每一次安稳地起步和刹车,车上的菜农就能更安全些。

在安康市区,像这样的“乡村菜篮公交专线”还有4路、13路、30路的晨间第一班车。截至目前,已有1400多位菜农每天早起搭乘这些“绿色通道”,把最地道的时鲜送往千家万户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