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王俊林:黄河岸畔的“水脉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8 浏览量:2
在鄂尔多斯高原与黄河臂弯的交汇处,准格尔煤田的能源脉搏强劲跳动。这庞大生产体系的顺畅运行,离不开小沙湾水厂日复一日的水源稳定供给。而坚守在这条“工业血脉”保障前沿的奋斗者,就有公用事业公司小沙湾水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王俊林。
从青涩的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支部带头人,十二载光阴流转,王俊林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和实干担当,在平凡的供水岗位上镌刻下不平凡的印记。今年7月,他荣获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思想灯塔:照亮初心航程的“定盘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这是王俊林常挂嘴边的话,也是躬身践行的准则。他深知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视为提升党性修养、引领党支部前行的基石。在办公桌上,《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是最常翻阅的“工具书”;线上学习平台的学时记录里,王俊林的名字总是位居党支部前列。但他更明白,一人强不如众人强。作为党支部“领头雁”,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在基层党员心中扎根、开花结果?为此下足了功夫。
他摒弃照本宣科,精心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模式。党纪学习教育中,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条例》解读漫画在党员微信群刷屏,让严肃的纪律变得可感可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上,将宏大的国家战略与保障矿区“每一滴水”安全的具体职责紧密结合,使“国之大者”变得触手可及;组织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带头讲专题党课,更要求“刀刃向内”:一场场“手抄违规行为清单”“身边案例大家谈”活动直击心灵。党员老张感慨:“一笔一画抄写的过程,比单纯听讲更让人警醒,那些红线真正刻进了脑子里。”同时,水厂广泛征集职工意见建立整改清单,针对查摆出的下班不关电脑不关灯等作风细节问题,推动在办公区域加装总电源开关,全面实施电子化办公,大幅减少纸张消耗。将“修旧利废”提上更重要日程,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对一级泵站废旧螺栓进行除油防腐再利用,在二级泵站自主打磨修复密封圈,将厉行节约、降本增效的理念转化为变废为宝的具体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灯塔。在王俊林的引领下,理论学习的“源头活水”汩汩流入党员的心田,党支部的思想根基日益坚实如磐。
创新攻坚:驱动水脉奔腾的“主引擎”
如果说理论学习是“铸魂”,那么业务攻坚则是党员践行使命的“主战场”。作为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王俊林肩负着党建与生产的双重责任。面对水厂设备老旧、黄河复杂水文环境带来的重重挑战,将“党员示范岗”创建与“两带两创”活动深度融合,带领党员骨干组建攻关项目组,向一个个生产难题发起冲锋。
黄河凌汛,是水厂每年面临的大考。传统人工破冰取水,人员需长时间暴露在冰面斜坡上,风险极高。“斜坡作业,大型机械难施展,人工取水不可取,必须另辟蹊径!”该党支部迅速在一级泵站等关键区域设立5个党员责任区,责任细化到人。寒风凛冽中,王俊林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夜间巡查,“最紧张的时候,每小时就要查看一次冰情。”
为解决破冰难题,他提出利用蒸汽及扰动设备实现自动化破冰的构想。在浮筒上,他与一级泵站站长王文斌、技术人员杨智、刘文龙等人,冒着严寒反复调试喷头位置和系统参数,方案优化了十余稿。最终,这套凝结着集体智慧的自动化破冰系统成功投运。当年流凌期,水厂较往年多取水15万立方米,为矿区生产注入“及时雨”。
创新,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当人工巡检难以全面覆盖绵长的地表水管线时,该党支部大胆引用“人工+无人机”协同巡检新模式。无人机高空视角下,那些隐藏的边坡隐患、细微的跑冒滴漏无所遁形,巡检效率和安全性实现质的飞跃。
面对厂区低洼建筑设备的漏水风险,王俊林主导开发“智慧水浸报警系统”。然而,黄河沿岸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安装位置的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安装位置过低容易被水淹,过高则信号发射不良。他们反复勘察、测试,最终确定最佳安装点,当厂房积水达到15厘米时,系统瞬间触发水泵自动抽水,并通过电话、短信、小程序“三重报警”通知技术人员,实现风险远程监测预警和快速处置,有效降低了巡检频次和人工风险。
该党支部精心打造的“2355”党员责任区活动(发挥两个作用、牢记三个责任、承包五个指标、做到五个带头),成为激发党员先锋作用的有效载体,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自备水厂自动化改造,实现车间无人/少人值守;液控止回阀控制系统改造,摘得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锅炉房智能温控系统改造,助力精准节能降耗……据统计,他们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1项,累计节约资金160余万元。
每一分效益的提升、每一个安全隐患的消除、每一次供水的万无一失,都闪耀着党徽的光芒,印证着党员本色。
修身垂范:映照清澈初心的“一面旗”
“优秀共产党员不是光环,是沉甸甸的责任,就像水厂每一滴水,须臾不能懈怠。”岗位在变,但王俊林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放松。他常以“职工看标准,干部看作风,落实看效果,责任看到位”自省自励,将清正廉洁视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
王俊林深知“堤溃蚁穴”的道理,始终绷紧纪律作风这根弦。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讲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专题纪律党课,剖析案例警钟长鸣;组织“以案说纪”领学讲堂,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要求自己“慎独慎微”,更严格约束身边人,坚决堵住任何可能利用职权谋私的缝隙,构筑起党支部坚不可摧的纪律堤坝。
过硬作风,更写在急难险重时的冲锋姿态上:每天最早到岗巡查设备,节假日带头值班,深入班组倾听职工心声、解决实际困难……
2022年一个深夜,0号检修井密封圈突发损坏,险情就是命令!王俊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焊工、管工连续奋战26小时。一米管道围焊三圈,检修队队长刘海军、副队长贾树、袁金福、韩福军等党员干部全程投入,搭把手、共进退,最终完成抢修并做好回填环保工作。
2023年酷夏,因黄河水位降低无法取水,该厂利用停产时间,在二级泵站和加压泵站,历时12天,更换十几个阀门,确保了运行平稳和设备可动率,再次践行了降本增效的承诺。
这些场景,职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王书记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书记要求我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最好。”王俊林清正廉洁、率先垂范的作风,如同无声的命令,深深感染着党支部每一名党员,也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由衷信赖。
黄河水奔流不息,供水管线绵延伸展。王俊林身后留下的一串串坚实脚印,写满了勤奋、担当、严谨与求实。他以思想之纯筑牢根基、以创新之锐驱动发展、以作风之正凝聚人心,在黄河岸畔书写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