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 节能减排“碳”寻绿色新路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9  浏览量:2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推进“双碳”进程中,公司以科技创新挖掘煤炭环保潜力,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开发绿色清洁煤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全力推动节能降碳协同增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承诺。

智能开采提效降碳

夏日炎炎,草木葱茏,露天煤矿生产现场机器轰鸣、车影交错,一片繁忙景象。远程操控的液压正铲挥舞着铲杆,进行精准装载;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列整齐,运输“乌金”出坑;北斗定位系统助力矿卡智能系统全面提升,保障运行安全……这些智能化设备贯穿于穿爆、采剥、运输等环节,全力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装、运、卸”全程自主运行。

提高能效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公司坚持数字驱动,推进煤炭开采与物联网、北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快智能矿山建设。

研发全球首台永磁直驱型 WK-55 电铲,投产后单台设备年作业效率较传统电铲可提升15%以上;使用全国首台自主研发超大型多功能智能联动雾炮抑尘车,降尘效率高达85.04%,有效破解超大型露天煤矿粉尘治理难题;引入国内首创的千万吨级分选工艺,原煤入选率100%,矸石带煤率低于5%,实现原煤清洁高效分选……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设备智能化研发和重大技术攻关,先后研发和引进适用于不同采矿工艺要求的穿孔、采掘、运输以及辅助工程等大型设备,实现了生产工艺与矿区地质赋存条件的最佳配比,达到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开采目标。并针对矿区固有的地质特征,对不同性质的物料、不同空间位置的剥离物采用最相适应的综合开采工艺,实现了科学、安全、低成本的工艺开采模式。

此外,公司持续打造准格尔绿色煤炭品牌,通过提升产品定制化水平,提高煤质调控能力,赋予商品煤“灰熔点高、灰白度高、水分低、硫分低、产品质量稳定”的品质特点,带动下游行业减污降碳。

截至2024年底,公司吨煤开采综合能耗 3.14 千克标准煤,远低于国标5千克标准煤能耗先进值,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0.592 吨标准煤/万元,较2023年降低 3.71%,实现“以节能促增效、以减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精细管控节能降碳

6月10日,在准能选煤厂M22胶带输送机机头附近,原煤车间职工正对一台永磁直驱电机进行点检,绿色的外壳,精巧的机身,这套新设备是在选煤厂的“节电明星”。

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离不开以节能降碳为代表的绿色技术装备“硬件赋能”。从2021年开始,选煤厂逐步投入使用永磁直驱系统、磁悬浮鼓风机等高效节电设备,该技术通过直接驱动传动滚筒,提高设备传动效率,降低故障率,避免转矩瞬时增大给传动系统带来的机械冲击,有效提高胶带机整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已配备永磁电机22台、永磁滚筒7台、磁悬浮鼓风机6台,年节约电量达547万度,节电率超20%。

公司深入挖掘节能节约潜力,各生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管理措施,促进节能降碳。黑岱沟露天煤矿提出“两核心一强化”节能创效新思路,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协调,压缩外障时间,激发内生动力;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制定十五项硬措施,严格管控材料配件消耗,争取环保税优惠政策,加强煤炭热值管理,深化全链条降本增效。其中,两矿还加强5号煤回收力度,通过清理回收煤层顶底板残煤,优化边帮开采工艺,动态调整开采台阶参数等措施最大限度回收资源,每年源回采率保持在98%左右,增加经济效益约2亿元。

不只是设备生产绿色化、开采工艺集约化,准能人也将节能低碳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露天煤矿每个队都有自己的节油妙招。运输队的司机个个都是“节油达人”:起步时轻踩油门缓行,转弯时,提前预判合理控速,油门轻一点,节能多一点;穿爆队的技术员熟练运用卡调布孔系统,严格规划工程位置、精准走钻路线,提升穿孔效率,节省运输成本。在办公区域,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成为新习惯,这些融入日常点滴的智慧与实践,是准能人绿色行动的生动写照。

源头管控精算“碳”账,深挖潜力稳降“能”耗。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巩固和拓展节能降碳成效,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以更优的能效水平、更实的减排贡献,奋力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生态重塑扩绿降碳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公园采用‘一脉四区’结构设计,构建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场所……”

6月4日,准格尔旗第三批研学师生踏青采绿,走入公司复垦区,了解准能发展历史,观赏自然风光,与小动物亲密互动,感受矿山生态发展。

“发现这里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我会把准能露天煤矿的美景和特点写在日记里。”

“黑岱沟露天煤矿以建设绿色矿山为契机,打造了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多样的展示平台。我们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宣传植树造林、绿色生活、环境保护等知识。”

从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到绿意盎然的“煤海塞罕坝”,从黄沙漫天到绿树成荫,生态环境的巨大转变,离不开准能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土壤缺少肥力就先种植苜蓿等“先锋牧草”固氮养地,地表土储水能力差就根据植物属性立体种植改善蓄水能力,遇山凿山、填坑回埋、科学种植,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准能人在露天矿排土场区建成8个生态功能区,创新形成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矿区复垦率达到100%。

如今,公司已完成绿化面积9.95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633.5万株,地被3.79万亩,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持续提升,在扩绿、降碳的同时,构建起集畜牧养殖、林果产业、生态碳汇、红色教育和工业科普为一体的标志性生态品牌。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入选内蒙古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及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持续夯实北方生态屏障根基,守护一方绿色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