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捂着听诊器的手,传递“心”的温度|“百千万工程”基层“医”线蹲点⑧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5  浏览量:2

视频请点击↓

Transparency

风里雨里,刘莉的脚步带着股利落劲儿,轻快又稳当。颈间那副听诊器,是她最亲密的伙伴——既能在老人胸口捕捉生命的搏动,也能贴近老人心窝,听清那些未说出口的需求与期盼。

原来老人康养不只有疗愈,更有欢声笑语。在江门鹤山市沙坪街道卫生院康养服务中心,这位从大西北跨越山河而来的医生,像一株深深扎进岭南沃土的胡杨,用十五载光阴,将专业的医疗与温暖的关怀糅合,把这里一点点“捂热”成了老人们离不开的“家”。

沙坪街道卫生院探索的“医养结合”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真正连通了医疗救治与养老服务,让重症老人既能获得及时治疗,也能安享生活乐趣,“老有所养、老能优养”的愿景,正照进鹤山老人们的日常。

到了饭点,老人在房间吃饭,刘莉上前问候

十年康养陪伴“老住户”

“早晨!”往返于门诊部和住院部两栋楼,刘莉开始了每日例行的查房,声音清亮。推开91岁李奶奶的病房门,她一边熟练地取下听诊器为老人检查心肺,一边用不太标准的粤语问好。虽然说不出话,李奶奶认出了熟悉的身影,眉眼弯弯。这是两人相识相伴的第10年。

“我妈妈在这里安然度过近十个春秋,多亏了这里的医生护士用心。”曾是护士的李奶奶女儿孙阿姨感慨道。就在几天前,住在康养中心的李奶奶突发高烧38℃,值班医生第一时间发现,迅速转送楼下住院部。检查确诊肝衰竭后,保肝治疗立即跟上,次日便退了烧。

作为沙坪街道卫生院康养服务中心成立起就在的“元老级住户”,身患帕金森、脑积水、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的李奶奶即将迎来92岁生日。依托卫生院将门诊、住院、养老“一站式”打通的“医养结合”模式,她一次次闯过健康险关。如今精神尚可,身上无一处褥疮,还能正常进食。

“离得近,方便我常来;更关键的是,卫生院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专业又及时,让我特别放心。”孙阿姨说。

刘莉在91岁李奶奶的床边为她检查

一棵长在岭南的胡杨

1971年生于新疆的刘莉,现任沙坪街道卫生院综合科主任。2010年,一个机缘让她带着家人从辽阔西北来到温润岭南,最终将根扎在了沙坪街道卫生院。从此,15载从医,异乡成故土,像一株胡杨长在了岭南沃土,托起沙坪老人的健康。

2015年,沙坪街道卫生院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以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这意味着,对刘莉而言,她每天接触的大多是像李奶奶这样需要长期、综合照护的重症老人。

8月5日,记者探访的那天,正是沙坪街道卫生院启用新康养服务中心的第三天。

沙坪街道卫生院的新大楼

“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在刘莉心里,这些爷爷奶奶,既是说说话的朋友,也像需要呵护的“老宝贝”。查房路上,她的声音总带着股亮堂劲儿,老远就笑着打招呼,“吃饭没啊?”几步开外都能听见,回应时也中气十足,听着就打心底让人信赖。

走着走着,她如数家珍地跟记者念叨:“这是老爷子写的字。”她指着老人房间床前贴的书法,自豪地说楼道对联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转到另一间房,她又自然切换成粤语:“好唔好食呀(好吃吗)?”随即解释道:“老太太是从澳门过来的。”谁能想到,初到江门时她还为粤语犯愁,如今不仅能听懂,偶尔还会冒出几句广式问候。

一方充满活力的港湾

54岁的刘莉依旧精神头十足,浑身都是劲儿。活力满满的她,也感染着这个以老人为主的康养中心。

在这里,康养生活远非枯燥静养。走廊里,阿婆拄着雨伞慢慢踱步,阿公坐着轮椅溜达,收音机高声放着爱听的节目;房间里,老人们边吃着送到手边的热饭,边瞅着珠江台的电视剧。

每天的活动时间最热闹,老人们聚在活动室围成一圈,跟着医生抛接海绵球来活动手指。接住的带着点小得意笑出声,没接住的也不恼,摆摆手不好意思地乐着。之后老人们还一起看电视、听粤剧,谁都不闷呢。

康养中心一位老人房间,床前贴着自己写的书法 图/朱嘉乐

“我们希望每一位老人都健康长寿。”像李奶奶这样身患多种基础病的老人,在沙坪康养服务中心并不少见:有的需插管进食,有的常年卧床休养,共有81位老人在此疗养。刘莉说:“中心不拒收重症老人,更没有所谓‘入住时长’的限制。只要他们愿意来,这里永远是可以依靠的港湾。”

一份托举健康晚年的安全感

常年守护生命暮色,刘莉深知,对于失能、失智或重病缠身的老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莫过于一份“稳稳的安全感”——知道时刻有人在,健康有保障。然而很多家庭常有心无力,不能天天守在身边,也不懂如何科学护理。这时,刘莉团队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温暖的答案:这里成了老人们长居的“家”,对待他们就像对亲人一样。

“我还记得毕业时带教老师说的话:要把医德真正放在病人角度去想。”面对这些重症或失能的老人,刘莉认为,尊重的最好表达,就是把他们的需求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出现在床边。从日常的护理照料到专业的医疗守护,都要让老人住得安心,让家属放得下心。就像挂在康养区一面锦旗所写的:“精心护理送爱心,无微不至献温暖。”这朴实的话语,便是对刘莉和整个康养中心温暖的肯定。

刘莉

鹤山市沙坪街道与广佛莞珠等城市形成了1小时生活圈,距深圳、香港约1.5小时车程。这里住着有来自本地乡镇、珠三角其他地区以及及香港、澳门等地的老人们,对他们来说,这里早已不止是康养去处,更成了晚年安享之地。

明年就将退休,刘莉心中的火依旧炽热,她欣慰地看到新一代力量的成长。她相信,这个被听诊器“捂”热的“康养之家”,回应着每一次健康的呼唤,抚慰着每一颗怕孤单的心。这份以仁心仁术和专业模式托举的“稳稳的幸福”事业,定会在时光里生生不息。

《羊城晚报》2025年8月15日A5版报道

总策划|林如敏

策划|龚丹枫 王倩 黄海昀

统筹|朱嘉乐 廖俊杰 蒋梦娜

采写|朱嘉乐 实习生 赖欣怡

图、视频拍摄|陈明谦 实习生 梁晨烨

视频剪辑|陈明谦 实习生 廖晓彤

设计|刘苗 龙华

出品|羊城晚报社教育健康部

指导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