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时拔针头 里解民忧:一个信访书记的“时时放心不下”
发布时间:2025-08-15 08:59 浏览量:2
“群众衣食住行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刻不容缓。”近日,菏泽市东明县信访局党组书记戴民提到当地棉厂小区北门外道路被堵塞事件时,对记者说。去年,棉厂小区北门通道被在建楼盘堵塞,群众反映“出行与消防通道告急”。正在高烧输液的戴民接到电话,当即拔下针头奔赴现场。十余次奔走于建设部门、开发商之间,了解群众想法和呼声,商讨应急办法,打通了这条临时应急路。这件事至今在当地为人称道。
与以往不同的是,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是信访部门在窗口等来的,而是因“桃花源”来的。
网络“桃花源” 让信访工作接地气
“桃花源”是什么?当地群众说:我们就相信“桃花源”,“桃花源就是我们的‘正义使者’”。在抖音,“桃花源”账号有2.4万粉丝的关注、近千万次的浏览量,成为账号运营者戴民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架起的连心桥。
“以上信息收到,立即转办相关部门!”道路绿植遮挡、井盖异响……一条条民生信息如溪流汇入“桃花源”,戴民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指尖的留言化作脚下的行动。
当企业效益滑坡导致工人养老保险断缴,退休之路受阻时,戴民六次奔走协调,最终促成企业变卖老设备筹款,为工人们打通保障通道。“我们就相信‘桃花源’!”这句朴实的话语,是群众对这座连心桥最真挚的信赖。
“我就是农民工的‘保护伞’!农民工的事就是我的事!也是天大的事!”面对建筑商“黑保护伞”的怒斥,戴民的回应掷地有声。2023年除夕夜,戴民向30多名四川籍农民工承诺:“欠薪不解决,我陪你们过年!”经过六个小时的紧急协调,从人社局到企业总部,他硬是啃下硬骨头,让农民工揣着血汗钱踏上归途。
为根治欠薪顽疾,戴民推动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300余次精准预警、200余件难题化解、近千万元欠款追回,数字背后是他为农民工权益筑牢的“防护网”。
群众“娘家人” 让信访工作入民心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这是戴民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刻在心里的准则。作为当地信访局党组书记,戴民推动班子下沉一线,让东明信访事项化解率持续领跑全市。他接访群众超500人次,召开案情分析会60余次,更将法治思维融入信访全流程,让东明成为山东省信访信息系统法治化建设试点。
法治之外,亦有温情流淌。为化解纠缠21年的未破命案信访积案,当事人曾七次进京上访。戴民主动牵头,13次赴天津沟通,不懈寻求刑侦专家支援,终使案件告破。他还协同当地政府救助当事人患病的母亲,让多年坚冰在暖流中融化。当事人紧握他的手表达的不再是诉求,而是感谢时,“信访书记”已成为群众最信赖的朋友。
邻里纠纷、农民工工资、物业纠纷、供水供电供热……群众的“急难愁盼”,从来都不是小事。当曾经的信访人寄来海南的芒果石榴称他“群众的娘家人”,当农民工攥着工资笑逐颜开,当积案化解后信访人紧握他的双手,那些无法丈量的付出,正如戴民母亲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为官之道,重在利民,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图个心安理得,给子孙后代做个表率,给老百姓留下个好口碑。
求“无愧于心” 让信访工作出实效
“桃花源”,这座连心桥的构筑,从来不是坦途。年近九旬的双亲病榻前缺照料,儿子高考波动时未陪伴致复读,这些“亏欠”藏在戴民心底。但他说:既然干这个工作,就要不计得失地干好,就要让群众满意。
事实上,作为一方信访部门领导频频出镜,在体制内工作不免太过高调,一言一行恐有引发网络舆情的风险,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敢于站出来开设账号“等待信访工作上门”,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和尝试。据了解,今年以来,东明信访局信访总量同比下降7.4%,信访事项的及时受理率和办结率均为100%。
“信访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不求惊天动地,但求无愧于心。”戴民用行动诠释着这份朴素信念。
心系群众所思,行群众所盼,把敢担当、善作为融入血脉,这位“桃花源”正在信访一线书写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斗答卷。
文/吴鲁刚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