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构建战后国际秩序

发布时间:2025-08-15 08:00  浏览量:2

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的产物。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殖民地已被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便对拥有众多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企图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于是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20年,战胜国在华盛顿—凡尔赛体系基础上创建了普遍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构建了以国际联盟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但仅仅相隔11年,即1931年,日本便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继而意大利在非洲、德意在欧洲挑起战火,并逐步演变成全面世界大战。在反法西斯盟国的共同努力下,1945年取得了二战的最终胜利。同年,反法西斯盟国正式创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构建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国际联盟建立仅11年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成立至今80年,世界仍能保持整体和平局面,原因何在?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新秩序,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大好局面,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垮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其关键作用是摧毁了一战后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其一,二战冲垮了一战后建立的以国联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一战后建立的以国际联盟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维护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秩序,战胜国的分赃及分赃不均引起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战争隐患。世界基本矛盾依然如故,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明争暗斗、争霸称霸愈演愈烈,给法西斯势力在德意日上台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可乘之机。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德意日法西斯在亚欧非发动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国联理应制止侵略,支持被侵略国的奋起抵抗。但国联在英法操纵下,对德意日侵略国实施了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纵容德意日将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而国联却无力制止战争,导致一战后建立的以国联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土崩瓦解。二战后联合国正式成立,国联不复存在。

其二,二战摧毁了战时法西斯国家建立的欧亚国际秩序。在欧洲,1941年底,德国用武力征服了西欧东欧各国和苏联的大片领土,将这些占领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区,实施法西斯专制统治,残害他国人民,掠夺他国资源,为德国的侵略战争服务。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欧洲新秩序”。在亚洲,日本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继而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侵占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1942年11月,日本内阁专设大东亚省,将这些占领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区,实施法西斯专制统治,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占领区镇压民众的反抗,掠夺资源,虐待人民。德日法西斯的国际秩序就是征服、奴役、压榨被占领国家和人民的秩序。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在欧亚进入反攻阶段,在盟国的共同打击下,无论是德国的“欧洲新秩序”,还是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均土崩瓦解。

总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冲垮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战时法西斯建立的欧亚国际秩序,为二战后新秩序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反法西斯盟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反法西斯盟国在摧毁一战后及二战时期不合理国际秩序的同时,也在酝酿筹建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是最早站出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最早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全面抗战开始后,除苏联外,国联及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对日本侵华均采取绥靖政策。直到法西斯将战争扩大到英法美的头上,西方国家才痛感联合抵抗法西斯的必要性。在中国的推动下,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中、美、英、苏四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围绕盟国的“先欧后亚”大战略,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有力支援了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而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也有力支援了中国战场的抗战。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为战略反攻,重建战后新秩序便提上日程。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四国普遍安全宣言》,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5月,美国邀请中、英、苏三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商讨联合国筹建事宜。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英、苏三国举行第一阶段会议,9月29日至10月7日,中、美、英三国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中国政府提交了《国际组织宪章基本要点节略》方案,提议联合国宪章制定反对殖民统治、实行民族平等及民族自决原则等。敦巴顿橡胶园会议基本上搭建了联合国的大致框架。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担任轮值主席,正式制定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中、美、英、苏、法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远见卓识,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诞生的联合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联合国的创建是世界历史的巨大进步。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这场正义的战争摧毁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二战时期法西斯建立的欧亚国际秩序。在此基础上,盟国制订了《联合国宪章》、创建了联合国,重建了战后新秩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反映了战后余生的各国人民强烈要求有一个和平与平等、合作与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愿望。

联合国尊重人权、尊重自决权,有利于殖民地的独立与解放。二战动摇了殖民主义的根基,殖民体系开始解体,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开辟了道路。二战的胜利是世界各国和人民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各国都有权享受胜利果实,尤其是殖民地的参战与觉醒,纷纷要求独立与解放,联合国全力支持殖民地争取独立和解放。

《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主权平等,这是战后国际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权利。联合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维护会员国的主权平等,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由中、美、英、苏、法不同类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组成,既有发达国家代表,又有发展中国家代表,能反映不同类型国家的要求。联合国是多边国际政治舞台,能制约霸权主义行径,体现国际公平与正义,制约战争,维护和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总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二战胜利的重大成果。《联合国宪章》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和运行提供了国际准则及国际法规则。战后80年来,尽管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联合国仍维护了战后世界长时段的整体和平,促进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空前进步。因此,要捍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就要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下,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