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痒=没事?这个“小毛病”小心拖成癌!
发布时间:2025-08-15 08:52 浏览量:2
体检报告逐步出炉,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报告上“脂肪肝”三个字赫然在列,许多人却只是眉头一皱:“不痛不痒,没啥感觉,应该没事吧?”——这恰恰是脂肪肝最危险的地方!
脂肪肝:不只是“胖了”那么简单
脂肪肝,医学上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简单说,健康肝脏含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3%-5%,当脂肪含量超过5%,或在组织学上超过3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脂肪肝像一个潜伏的“无声杀手”,初期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却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你的健康根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30%,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中招,其中90%以上的人浑然不觉。
脂肪肝的可怕之处在于其隐匿性和进行性:
第一阶段(单纯脂肪肝):通常无症状,可能仅有轻微疲劳或右上腹轻微不适(常被忽略)。肝功能检查可能正常或仅轻微异常(如ALT/AST轻度升高)。
第二阶段(脂肪性肝炎 NASH):肝脏开始发炎、损伤。部分人可能出现疲劳感加重、食欲不振、肝区不适,肝功能指标异常。
第三阶段(肝纤维化):持续的炎症损伤触发肝脏自我修复机制,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
第四阶段(肝硬化):广泛纤维化导致肝脏结构扭曲、变硬,功能严重衰退。可能出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癌风险显著增加。
第五阶段(肝癌):在肝硬化的基础上,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癌。
更令人担忧的是脂肪肝并非孤立存在,大大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造成脂肪肝的元凶
酒精性脂肪肝(AFLD)主要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造成,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干扰脂肪代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喝酒也可能会得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才是当前更普遍、增长更迅猛的类型。它与饮酒关系不大,而是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含糖饮料、甜点、精制碳水是主要推手,果糖在肝脏直接转化为脂肪储存。
过量摄入饱和脂肪(红肉、加工肉、动物油)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人造黄油、部分零食)。
膳食纤维严重不足,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太少。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热量统统转化为脂肪,优先囤积在肝脏和腹部。
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腰围增粗(男性≥90cm,女性≥85cm)是脂肪肝的重要预警信号!内脏脂肪过多直接释放促炎因子,损害肝脏。
过度节食、极低热量饮食、减肥手术后的快速减重,会导致大量脂肪短期内涌入肝脏代谢,反而可能诱发或加重脂肪肝。
早干预早治疗
早期脂肪肝是完全可逆可以康复的,减轻当前体重的5%-10%,就能显著改善脂肪肝。关键是下定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坚决健康饮食,戒掉含糖饮料和酒精。
坚决限制深加工食品、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高盐食品。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2-3次力量抗阻训练。
小南提醒:
遵医嘱定期进行肝脏B超、肝功能检查。对于中重度脂肪肝、NASH或纤维化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更积极的评估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