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为啥是兄妹,还结婚生娃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20:00  浏览量:2

我们从小就看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赋予生命与拯救苍生。伏羲 “一画开天” 创八卦,开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都是造物主般的远古大神。

但谁知道,经过对不少文献的研究,专家发现,伏羲女娲根本就不是什么 “远古大神”,而是战国时期才在文献中登场的 “新角色”。

比如《易・系辞下》,我们能找到首次记载伏羲的文字。说他 “作结绳而为网罟”,“网罟” 指捕鱼和捕兽的网,其中捕鱼的称网,捕兽的称罟。

这一发明标志着人类从单纯采集狩猎向主动获取动植物资源转变,推动了原始渔猎经济发展,是伏羲大大发明的。

女娲则初见于《山海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形象模糊而且女娲和伏羲好像没啥关系。

历史向前发展,逐渐把二人往一起凑,越说越神,大概是到西汉《淮南子》最终定型。

如浅井头西汉墓壁画中,女娲上身人像、戴冠着红杉,下身蛇躯。伏羲上半身为男身、有八字胡和长须,下半身为蛇躯。

在出土的众多《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通常搂抱在一起,上半身是人形,下身蛇尾以螺旋状缠绕段数不等。

这一现象可能跟战国诸子的思想需求密切相关。

道家想宣传 “小国寡民” 的理念,就需要造出 “伏羲、黄帝、颛顼” 这样的远古人物谱系当例子。

法家为了说明 “变法要顺应时代”,刻意将历史分成 “上古、中古、今世”,干脆编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这些角色,让他们代表不同的时代阶段。伏羲就被当成 “渔猎时代的象征”,特意放在神农、黄帝之前。

总之,为了自个得论述更有说服力,听起来更像真得,就得构建历史,我的学说那可以是从大神们得时候就有了,大神们当时就说云云,成了诸子们搭建历史发展脉络得道具。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进一步推动了伏羲女娲的神化。

像《淮南子・览冥训》中首次出现了 “女娲炼石补天” 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明显是嫁接了我们跟熟悉得大禹治水传说的版本,只是给升级了,添油加醋。

说共工 “怒触不周山” 导致天崩地裂云云,将大禹治水功绩前移,安到了人为神话得女娲身上,以表示礼崩乐坏 “今不如昔” 得论述。

更有意思得是,东汉《风俗通义》虽记载了女娲造人,却压根没提及伏羲为兄妹。那么为什么后来这俩人成了夫妻还有很多孩子呢?

数千年来,没人说得清。直到1942年,闻一多等学者基于进化论视角提出观点,认为西南少数民族中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传说,是远古时期人类曾存在近亲通婚习俗的遗存。

换言之,可能跟解放前一直还有 的“血缘婚遗存”大有关联。所谓血缘婚,就是原始社会早期,为了繁衍后代,生产力低下、氏族规模狭小,人类以血缘群体为单位生存,婚姻范围只能限定在群体内部。

伏羲女娲被神化也就罢了,兄妹还成了夫妻,乃是血缘婚的历史遗留。

但也有的学者不认同,说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里才是答案。

《太平经》里有种说法叫 “阳九百六” 的宇宙周期论:说每隔一段时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会有大劫难,天地都得崩塌一回,只有行善积德的人能成为 “种民” 活下来,重新繁衍人类。这跟一些宗教末世论蛮像的。

后来,跟着道教传到了西南地区,和当地传说,高辛氏的女儿跟狗盘瓠结婚,生了孩子后,不论血缘互相婚配的故事混到了一起,形成了 “洪水淹了世界 — 兄妹俩活了下来 — 重新造出人类” 的说法。

逐步与传过来得伏羲女娲的故事一融合,最终定型为女娲伏羲成了兄妹还成了婚,缝合怪,乃是历史文化传中的 “层累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