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约车租赁公司爆雷,上千辆网约车被锁,处理结果来了→

发布时间:2025-08-12 02:57  浏览量:2

2025年一开年,昆明网约车市场就“地震”了,当地一家大型租赁公司资金链断裂引发了1237辆网约车权属纠纷、保险断缴及车辆被锁问题,当时闹得挺大的。

近日,昆明市网约车行业协会传来消息,备受行业关注的摩顶新能源发展(云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顶公司”)“爆雷”事件已基本得到妥善处置。在昆明市运输和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的指导协调下,行业协会通过“分类处置、责任共担”的模式,成功化解了这一复杂的行业纠纷,并为网约车行业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实践样本。

事件回顾:2025年第一声惊雷!网约车租赁公司跑路,司机一觉醒来天塌了

2025年1月,摩顶公司资金链断了,一下子炸了锅。这家公司之前搞了不少操作,比如“低首付、高回报”吸引司机租车,还把别人的车拿过来当自己的卖。结果资金链一断,问题全暴露了。1200多辆车里,有的是被卖了两次的抵押车,有的连运输证都没有。司机们本来就被“月入过万”吸引,签合同的时候也没看清楚,结果车被锁了,贷款还得还,征信也受影响。

摩顶公司暴雷事件其实暴露了网约车行业两个特别要命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现在网约车的玩法越来越复杂,但监管还没跟上。有些平台又当“中介”、又当“金融机构”、还当“车辆运营商”,一身兼多职。部分平台甚至以“技术创新”为名行“金融套利”之实,给监管带来重重困难。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司机法律意识太弱了。大部分出事的司机都没好好看合同,搞不清楚“以租代购”和直接买车到底有啥区别。结果就被“月入过万”这种听起来很美的宣传给迷住了,根本没注意到合同里的那些坑。事情闹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针对此次暴雷事件,昆明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即“分类处置、责任共担”。简单来说,就是先分清楚谁该负责,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解决问题。

首先,按购车发票算,分清楚责任:车主因为监管不力,要承担65%-70%的责任;司机因为没仔细看合同,要承担30%-35%的责任。比如王师傅的红旗EQM5,发票价12.5万元,他自己要掏4.3万元,但平台给了3000元补助,最后他自己掏4万元,就能把车过户到自己名下。

如果司机不想继续要原来的车,也有别的选择。比如,可以用1万元到3万元的半价,买一辆符合条件的其他网约车,还能享受平台的补助。或者,自己买一辆符合条件的车,平台也会给支持,甚至还能再买一辆车继续运营,弥补之前的损失。

为了让司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还能正常赚钱,协会协调各方采取保险续保、避免锁车、运营支持、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以及协调平台提供优质派单、降低抽成等过渡措施。

这件事虽然解决了,但也给网约车行业提了个醒。网约车市场已经饱和,但凡打着“月入过万”招聘的一定要留个心眼,“以租代购”、上班模式套路多,请擦亮眼睛、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