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上的狂怒天空:飓风相伴

发布时间:2025-08-15 09:07  浏览量:2

飓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台风,当然是猛烈的,持续风速超过74英里(119公里)的旋涡风暴。一般形成需要超过26.7摄氏度的触发温度,在海洋上空的低空形成。海洋表面蒸腾的大量温暖潮湿的空气是触发飓风的重要条件和动力。

飓风搅动海洋,产生巨大的海浪和巨大的风暴潮,形成异常磅礴的力量,倾泻而下的水量之大,宛如世界末日。

新引进出版的《狂怒的天空:北美五百年飓风史》一书谈到,北大西洋的大多数飓风,起源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侧,干燥、灼热的沙漠空气和从印度洋向西、从几内亚湾向南吹来的潮湿空气汇聚,形成低气压区。低压带伴随着强烈的雷暴,延伸到大气层高度,随着东风引导向西,最终进入大西洋上空。

通常情况下,这些气压系统会很快崩溃消散。但如果在风浪中,气压系统继续向西移动,强化成为热带低气压,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热带风暴,就可能演变成横跨大西洋的成熟风暴。

《狂怒的天空:北美五百年飓风史》这本书提到,哥伦布首次抵达新大陆时,对于欧洲大陆从未遭遇过的、北美和加勒比地区会不定时经受的飓风危机并无心理准备。书中谈到,哥伦布的前三次航行,并未亲身遭遇飓风,但从大安德烈斯群岛的土著居民泰诺人那里听闻了飓风的迹象,并在第四次航行中见证了飓风如何可怕的到来。哥伦布认真部署从而使得船队躲过一劫,而同时期从圣多明各启航返回西班牙的另一个船队则被飓风撕碎,大多数人未能生还。

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的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在残忍对待美洲原住民,肆意瓜分着新大陆地盘的同时,“烈火般的、严酷的气候考验”也不断侵袭着殖民者的垦殖范围。这也使得很多殖民者队伍尽管以技术优势击退、屠戮了印第安原住民,却不得不因为飓风侵袭而退出征伐。

在美国建国后,仍多次遭遇飓风侵袭的佛罗里达等南部各州,殖民地时期也曾反复遭受侵袭。如书作者所说,这种侵袭事实上使得西班牙和法国对于后来归属美国的地区未能深入扎根,无法派驻更多的士兵和殖民者。

而英国人在北美东海岸地区进行的殖民垦殖,也在不断经历飓风侵袭。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英国17世纪的天主教国王实施的宗教迫害如此恐怖,以至于大量的清教徒明知北美殖民地的生存环境十足恶劣,仍毅然决然前往,说明政治压力带给人的负面感受远胜于自然灾害。

《狂怒的天空:北美五百年飓风史》这本书谈到,第一个以实质性的方式推进对飓风科学理解的人,是美国开国元勋、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基于飓风新闻报道,评估类飓风特性。在当时,殖民地学者、哈佛大学哲学和数学教授约翰·温斯洛普在进行各种气象数据的记录,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测量飓风气压的人。

但总体上,气象学研究是在近代、启蒙时代中科学学科中进展最为滞后和缓慢的学科。如书中所谈到的那样,之后这个学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他学科获得的惊人进步。如书中所谈到的,莫尔斯电码和电报系统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方式,从而使得飓风信息通报,基于飓风气压、方向等信息编制飓风预报预警成为可能。20世纪中期,科学家爱德华·洛伦茨设计出数学模型,基于计算机运行自己的模型,从而为现代天气预报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美国独立以后很长时间内,科学研究整体上仍严重落后欧洲。但正如书中所谈到的那样,当时的新生国家美国对于缺乏足够的学术履历的学者,甚至是业余爱好者有着更为开放、包容的社会对待,无论是雷斯菲尔德还是埃斯皮,他们在飓风成因研究上呈现出巨大分歧,也各自形成了拥趸,但是这两人其实都并非科学家科班出身,而是其他专业领域的成功者,凭借着兴趣爱好切入到对飓风风暴的研究,并大胆提出猜想。虽然他们成功地得出了对飓风规律的一些观点,但是仍不足以让19世纪的人们更进一步增强对于这种特殊自然灾害本质的把握,更谈不上得出准确预报,然而其最大的贡献其实在于,消除了飓风之于人们的神秘感,最终推动更多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加深对于规律的认知,并形成飓风预警体系。

所评图书:

书名:《狂怒的天空:北美五百年飓风史》

作者:(美)埃里克·杰·多林

译者:赵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