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寿命有100亿年,比邻星能燃烧12000亿年,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

发布时间:2025-08-15 09:09  浏览量:2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在人类文明早期,太阳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古埃及人视太阳为“拉神”,认为它是创造和生命的主宰,中国古代有夸父追日的传说,后来到了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的传统认知,首次将太阳置于太阳系的中心,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17世纪的时候,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太阳黑子,证明了太阳并不是非常完美的,不过太阳的体积和质量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它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非常庞大,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太阳可能诞生于50亿年前。

太阳的形成开始于一个巨大的分子云,一片由氢、氦以及少量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云,这片云体积庞大,直径能够达到数光年,但是密度很低,如同一团稀薄且冰冷的宇宙雾气,然而,当外部力量触发时,分子云的命运便悄然改变,触发因素可能是一场超新星爆发的冲击波,或者是附近星系的引力扰动,这些力量打破了分子云的稳定状态,使其在引力作用下开始坍缩,坍缩的过程中,分子云内部的物质慢慢聚集,密度和温度不断升高,引力将分子云压缩成一个致密的核心,被称为是原始太阳云,当原始太阳云核心的温度达到约1500万摄氏度、压力足以克服氢原子核间的斥力时,核聚变反应被点燃。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克服电磁力,融合成氦原子核,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被称为“热核聚变”,是太阳持续发光发热的根本原因。

由于太阳的质量非常大,所以它的引力也是非常大的,牵引着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以及无数小行星绕其旋转,正是因为这种引力,所以才让太阳系成为了一个有序的家族,太阳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燃烧,到现在它已经燃烧了50亿年的时间,它的寿命还剩下50亿年左右,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太阳能够燃烧这么长时间?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太阳的燃烧和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普通燃烧是不一样的,它是核聚变的反应,核聚变指的是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克服电磁斥力,融合成更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核心的温度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这种极端环境为核聚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太阳的 主要燃料是氢、其核心区域聚集了大量的氢元素,核聚变的主要反应链是“质子-质子链反应”,两个质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克服库伦斥力,结合形成氘核(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随后氘核与其他质子或氘核进一步反应,最终生成氦-4。每生成一个氦-4原子核,会释放约0.7%的质量亏损,这些质量转化为能量,遵循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正是这些微小但持续的质量转化,为太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太阳之所以没有像氢弹一样瞬间爆炸,关键在于其内部存在精妙的平衡机制,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了极强的引力,将物质向内压缩,维持核心的高温高压,然而,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形成向外辐射压,和引力形成对抗。

当引力压缩过强时,核反应速率加快,辐射压增强,抑制压缩;反之,辐射压减弱时,引力再度压缩核心,核反应加速。这种动态平衡使太阳的能量输出稳定,避免了剧烈波动。不过太阳内部的燃料也并不是无限的,当太阳核心的氢燃料耗尽以后,核聚变就会停止,这个过程可能在50亿年以后,到时候引力和辐射压的平衡被打破,太阳将经历剧烈的演化,核心收缩升温,外层膨胀成红巨星,体积可能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轨道,太阳之所以能够燃烧数十亿年,是核聚变、引力平衡、庞大燃料储备和缓慢消耗速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仅仅为生命提供了能量,也构成了宇宙中恒星演化的典型范例。

不过太阳的寿命并不是恒星当中寿命比较长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它的寿命要比太阳长,比邻星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1915年,苏格兰天文学家罗伯特·因尼斯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联合天文台担任主管期间,对半人马座区域进行了系统性观测。当时,天文学家们已知南门二(半人马座α)是一个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A星和B星组成。然而,因尼斯在比对不同年份的观测数据时,发现一个异常现象:在南门二西南约2度的方向上,存在一颗极其暗淡的恒星,其位置在几年间发生了微小变化。这一发现引起了因尼斯的极大兴趣,他利用视差方法,通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同位置的观察,测量这颗恒星的位置偏移。

比邻星的发现不仅仅填补了天文观测的空白,更是揭示了半人马座a三合星系统的全貌,不过比邻星的寿命要比我们太阳的寿命长,这其实和红矮星有关系,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大约占到恒星总数的百分之70,它们的质量小,温度低,亮度弱,但是寿命却远远超过其它恒星,比邻星的质量仅仅是太阳的百分之12.5,表面的温度大约是2800摄氏度,其寿命预计能够达到4万亿年以上,是太阳寿命的数百倍,想要解开比邻星寿命的奥秘,就需要知道红矮星独特的能量产生机制,红矮星的磁场活动虽然活跃(表现为频繁的耀斑爆发),但其整体结构相对稳定。耀斑虽剧烈,但能量占比小,不足以破坏恒星的整体平衡。

此外,红矮星的质量损失率极低,不会像大质量恒星那样通过恒星风大量抛射物质,进一步保障了其寿命的稳定性。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恒星的能量来自核心的氢核聚变,而核聚变的强度和恒星的质量有关系,一般来说,普通恒星质量较大,核心引力更强,温度和压力更高,氢燃料消耗的更快,太阳的氢储备预计能够支撑大约100亿年的寿命,但是红矮星的质量要比太阳小很多,所以它们的核心引力比较弱,温度和压力低,氢核聚变的速率非常慢,红矮星内部的能量传递主要靠“对流”(类似水沸腾时的热量循环),这使得其核心的氢燃料能被更充分地利用,几乎不会有未参与聚变的氢残留。而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核心的氢消耗后,外层的氢难以通过对流补充,燃料利用率更低。

相对于更加的恒星,它们的寿命就会更短,比如说盾牌座UY,1860年,德国天文学家在波恩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庞大的恒星。它的直径约为23.7亿公里,相当于太阳直径的1,700倍!如果将它放置在太阳系中心,它将超出轨道外的行星,甚至延伸至火星轨道。将其半径代入球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盾牌座UY 的体积是太阳的近50亿倍!这在当时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恒星。盾牌座UY 位于银河系内,距离地球约为9,500光年。这使得它成为我们观测和研究的相对较近的恒星之一。盾牌座UY 属于红超巨星的一种,这意味着它已经接近恒星生命周期的末期。红超巨星是质量较大的恒星演化的阶段,其特征包括巨大的体积和高亮度。

其亮度约为太阳的340,000倍,这使得它成为银河系中最亮的恒星之一,然而由于它位于天鹅座大裂缝的隐匿带内部,其光线会被尘埃阻挡,因此我们肉眼是无法发现的。它的生命周期大约只有1000万年左右,这是因为盾牌座UY的核心温度远远超过太阳,核聚变速率是太阳的数万甚至数十万倍,它的氢燃料储备虽然很多,但是消耗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因为氢燃烧阶段,很快就会结束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核心的氢耗尽后,恒星会进入更重元素的聚变阶段(氦聚变为碳,碳聚变为氧,直到铁元素生成)。质量越大的恒星,越能支撑更重元素的聚变,且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盾牌座 UY在氢耗尽后,氦聚变仅持续约几十万年,碳聚变可能只有几千年,氧聚变甚至只有几个月。

当核心生成铁元素时,由于铁聚变需要吸收能量而非释放能量,核心会因失去支撑而瞬间坍缩,触发超新星爆发,恒星的生命至此终结。像盾牌座UY这样的恒星,死亡以后可能会变成一颗黑洞,一般来说,小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一颗白矮星,中等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一颗中子星,超大质量的黑洞死亡以后会变成黑洞,我们的太阳是一颗小质量的恒星,所以它死亡以后可能会变成一颗白矮星,虽然恒星的体积大小会导致它的寿命不同,那么人类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这其实还要感谢爱因斯坦,E=mc^2,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科学家通过质量、能量、消耗的速率以及恒星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就能够计算出恒星的寿命。

就目前来说,这个方式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天体,不过即便如此,想要解开宇宙中更多的奥秘,目前人类的科技还不够,在宇宙中隐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奥秘,比如说黑洞的奥秘,暗物质的奥秘,暗能量的奥秘等等,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小编认为,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的科技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到时候我们就能够解开宇宙中更多的奥秘,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