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法官思维 + 商业洞察” 重塑法律服务价值

发布时间:2025-08-15 10:01  浏览量:2


牟菲,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牟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其主办和参加审理的案件主要涉及金融、证券、投融资、房地产、股权、融资租赁、买卖、仲裁司法审查等各个领域。作为律师执业以来,牟律师专注于重大商事案件的争议解决,尤其擅长处理金融资管、公司股权、担保等领域的疑难复杂案件,服务的容户涵盖银行、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凭借在该领域的深厚积淀,尤其是对司法实务的谙熟,擅长客观分析诉讼风险,合理预判案件走势,深入研究并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从而为客户提供卓有实效的争议解决方案。2018年、2019 年、2023年、2024年连续多年均被《商法》列入“The A-List法律精英” 100强榜单;2022年被列入2022年度LEGALBAND风云榜:仲裁律师15强;2023年,被列入LEGALBAND中国顶级律师排行榜争议解决:诉讼领域领先个人;2024年,2025年在《钱伯斯大中华区法律指南》《钱伯斯全球指南》“争议解决:仲裁” “争议解决:诉讼”榜单均获重点推荐。

当下律师行业已进入存量高竞争时代,80 万从业者的规模与二十年前截然不同。在牟菲律师看来,此时的职业价值早已超越 “勤奋即能成功” 的简单逻辑。

她认为,竞争越是激烈,越要锚定核心:坚守专业信仰,方能行稳致远。对法律专业的极致追求、对价值创造的笃定信念,是穿越行业迷雾的指南针。同时,这份职业需要忍受日复一日的艰苦,在长期主义中沉淀力量 —— 因为真正的价值,从来藏在对专业的坚守与对长期的敬畏里。而她的职业轨迹,正是对这份坚守的生动诠释。

一、双重视角搭建法律与现实的桥梁

在法院的那段时光,对牟菲律师而言,更像一场沉浸式的法律修行。商事审判庭的日常忙碌中,每一次庭审、每一份文书都在打磨她的法律思维精度,让她得以窥见法律在现实肌理中真实运转的轨迹 —— 书本条文如何落地,抽象原则如何在具体案件中找到支点。

稳定的职业轨迹里,藏着对未知的渴望。当牟菲在法庭上一次次遇见准备充分、言辞犀利的律师时,一个念头愈发清晰:换个视角,触摸法律职业的另一重肌理。这种转变,内核是好奇心的驱动。如同孩童总想推开未开启的门,她对律师职业的想象不再满足于庭审惊鸿一瞥,更想走进那扇门,感受代理律师背后的运筹与博弈,理解他们与客户并肩时的责任与温度。

“父母曾不解这份‘折腾’,但对我而言,好奇心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而是贯穿职业生涯的能量源 —— 它推着我从熟悉领域走向未知,也让我后来在律师行业里,总想多问一句‘为什么’,多探一层商业决策背后的逻辑。” 牟菲说。

法院经历早已在她身上刻下独特职业印记。它像一座桥梁,让她从学院的 “书本法律” 稳稳踏上 “实践法律” 的土地,教会她用法官视角审视案件全貌:不仅看到当事人诉求,更理解裁决背后的考量维度。这种思维迁移,让她做律师时多了份全局观 —— 跳出单一客户立场,才能找到最接近公平的解决方案。

“法院工作让我知道一份裁决如何从证据梳理到法律适用,如何在多方博弈中寻找平衡点,便更能理解结果背后的逻辑。” 当客户预期与现实有落差时,她能清晰解释 “为什么”,让他们看到法律实践的真实样貌,而非困在非黑即白的情绪里。律师的价值,从来不只是打赢官司,更在于搭建理解的桥梁 —— 一边连接客户诉求,一边连接司法理性。

“双重视角,让我在代理案件时更懂得如何精准呈现事实、阐释法律,无形中也成了帮助法官厘清问题的助力。毕竟,法律的终极目标不是对抗,而是共识 —— 而那些在法院习得的思维与经验,正是我达成共识的重要基石。” 牟菲律师说。

二、从诉讼到全域布局的平衡艺术

带着法院历练出的全局视野,牟菲从法院跨界律师行业,对诉讼流程的熟稔让她自然踏入争议解决领域。2015 至 2020 年恰逢行业诉讼案件爆发期,她深度接触金融、资管、公司类案件,又随商事争议解决趋势拓展至仲裁领域,完成从单一诉讼到多元争议解决的转型。

这种拓展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 “法律实战” 的热爱。“就像武林高手需在战场淬炼功力,开庭时的交锋让我保持职业敏锐。”即便准备充分,重大案件开庭前的心跳加速,对她而言都是奔赴战场的兴奋。法庭上的多轮博弈、说服裁判者时的思路共鸣,尤其是为客户挽回损失、甚至改写企业命运的时刻,构成了她坚守这一领域的深层动力。

在服务客户时,牟菲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体系。以诉讼仲裁为核心,向前延伸至风险预判与谈判准备,向后覆盖执行回款与破产重整。当客户项目潜藏诉讼风险,她提前介入函件往来与谈判策略制定;案件胜诉后,她跟进执行环节,甚至在债务人破产重整中为债权人争取最大权益,让法律的价值贯穿争议始终。

她对 “输赢” 的理解更显通透。“争议解决不是非黑即白的博弈,而是多维度的平衡艺术。” 时间维度的考量尤为关键:有时速战速决的胜利才具价值,拖沓的胜诉可能错失先机;有时漫长博弈后的和解,反而比单纯胜诉更具实际意义。

在复杂商业争议中,她更擅长布局 “全域战场”。“单一案件的胜负不算终局,要看到系列战役的全貌。” 面对涉及仲裁、监管等多领域的争议,她会区分主战场与侧翼战场,甚至以局部让步换取全局胜利。对牟菲而言,争议解决的终极目标不是打赢一场官司,而是为客户找到穿越法律迷雾的最优路径,让每一次策略选择都贴合商业本质。

三、以商业洞察赋能法律服务的深度实践

在争议解决领域的深耕,为牟菲进军银行金融与资产管理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该领域,她有着深刻的洞察。随着资管新规对混业经营的规范,各类业务嵌套交织,信托、资管计划、理财等模式融合成 “大金融” 图景,这也使得该领域的争议解决更具复杂性与专业性。

她总结出银行金融领域争议解决的三大特点。其一,“懂业务才能抓要害”,必须深入理解复杂的业务模式,才能精准定位争议核心。其二,业务创新与监管边界的博弈贯穿始终,违规与违法的界限模糊地带,往往是争议的焦点。其三,热点问题密集,如对赌回购、刚性兑付、管理人责任等,既关乎司法实践,又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而服务对象多为拥有强法务团队的机构,更要求律师展现差异化专业优势。

从案件代理人到客户的 “商业谋士”,牟菲的角色转变源于长期深耕。她认为,这需要跨越 “法律专业” 到 “商业理解” 的鸿沟:不仅要精通法律条文,更要洞悉客户的商业目标与决策逻辑。当积累足够深厚,律师便能从参与者升级为资源整合者,串联起投资人、运营商等产业链各方,为客户搭建全局解决方案。

“信任是穿透法律与商业的桥梁。” 这是她服务客户的核心准则。面对最初目标模糊的客户,她通过持续沟通与深度碰撞,从单一问题切入,梳理出背后真实的商业诉求。而建立信任的关键,在于 “超越预期的专业交付”—— 当客户期待 8 分成果时,她始终追求 9 分的极致。

在她看来,银行金融领域的法律服务绝非简单的争议应对,而是要成为客户商业决策的 “法律翻译官”:将复杂的监管规则转化为清晰的行动指引,把潜在的法律风险拆解为可规避的商业路径,最终让法律智慧融入商业脉搏,实现风险可控下的价值最大化。

结语

从法官到律师,牟菲的职业轨迹恰是法律共同体的两面映照:前者居中裁决,追求天平两端的公允;后者躬身入局,守护客户权益的边界。但不变的是对专业的敬畏 —— 正如她对宋佳获奖感言的共鸣:行业立足的根本从不是外在标签,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杂商业实践中剥离本质、厘清脉络,这份专业坚守,让她既信时间复利,也信专业力量。就像那句 “山花永远浪漫,梦想永不落空”,两种职业角色的切换里,始终闪耀着对法律价值的不变追寻。


【关于律途】
律途帮助精英律师,⾃查过往市场⾏为,完善品牌和市场动作,精准全域布局品牌资产,激活精英律师的圈层影响⼒,树⽴明确、具体且符合个⼈特⾊的品牌形象,打通品牌转化-留客的增⻓全链,并凭借AI的浪潮,赢得时代红利,脱离内卷漩涡。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欢迎添加“万里律途”的微信,期待与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