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教的和医院要的对不上?3招帮学生变靠谱药师
发布时间:2025-08-15 10:01 浏览量:2
摘要
你看病时有没有遇过这种情况?医生开了一堆药。你想问“能不能一起吃”。想知道“饭后吃还是饭前吃”。却找不到能说清的人?其实这背后藏着个大问题!医院都在喊“以患者为中心”。可帮咱把用药安全关的临床药师。全国缺了15万多!更气人的是。68%的医院得手把手教新药师1-2年。才能让他们独立干活[中国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2023]。★核心问题就一个:药学院教的跟医院要的根本对不上!学生不光不会实操。还总“怕出错不敢吭声”“新指南堆桌上落灰”。这报告就是想弄明白:咋才能练出“专业硬、心态稳”的药师?毕竟咱要的。是敢跟医生掰扯用药、还耐心教咱“这药饭后吃不烧心”的靠谱药师啊!
▶️一、引言
▍
▶️1.1 背景
先跟你掰扯清楚:临床药师真不是“发药的”!他们得跟着医生一起定治疗方案。你肝不好能不能吃某药。吃多少剂量安全。都是他们先把关。可《“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国家医疗保障局,2021)早就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都配临床药师。现在却差着15万人。好多医院只能让老药师顶班。连管重病号的时间都被挤没了。
更亏的是。医院招个新药师。老药师就得把管重病号的时间腾出来带徒弟。一带就是1-2年。你说这不是耽误事儿吗?我见过刚上班的林晓。攥着张有问题的处方。指节捏得发白也不敢吭声。就怕医生怼一句“你刚毕业懂啥”;还有新人王浩。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024)扔在桌上。说“太厚了明天再看”。结果拖到半年后。封面都积灰了还没翻几页。★这哪是知识不够?明明是心态没跟上。把“毕业就能干”硬生生搞成了“毕业还得练”的死循环!
▶️1.2 意义
以前咱总觉得。药师只要认识药、会发药就行。现在才明白:“敢说话、爱琢磨”的心态比啥都重要!把“会沟通”算进药师的核心能力里。才能让药学教育别再光教书本上的死知识。毕竟《临床药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南》(中国药学会,2022)明确说。医院要的不是“背书机器”。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说实在的。高校别瞎教、医院别瞎练。把钱和时间花在点子上。最后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你想啊。要是每次看病。都能遇上一个敢跟医生提建议、还会跟你说“这药得饭后吃。不然胃会反酸”的药师。是不是心里踏实多了?
▶️1.3 方法
为了把这事弄明白。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翻了国内外30余篇文献。专挑那些随访3年以上、包含药师心态评估的研究(如《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2020年相关论文)。没经过时间考验的招儿。谁敢信啊?
第二。调研了15所药学院(5所中西部:甘肃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10所东部:北京大学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等)。差距真不小!问学生“想当临床药师不”。62%的人摇头说“怕去医院。怕出错”;
第三。深度访谈30个药师(15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5名三甲医院药师)、10名药学院老师。不光问“缺啥技能”。还问“刚上班时最怕啥”。社区的刘芳药师说“第一次跟医生提用药建议。声音抖得像风吹树叶”。这话我到现在都记得。★原来心态问题比不会调药更扎心!
▶️二、药学院培养现状 vs 医院需求
▍
▶️2.1 药学院培养现状
现在药学院的培养。有三个大问题:
- 课程太偏理论:60%-70%的课是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这些试管类内容。《临床药物治疗学》这类临床核心课占比不到15%。好多还是选修(北京大学药学院2024年课程表)。更要命的是。教材更新滞后。2024年新上市的肿瘤靶向药(如HER2阳性乳腺癌新药DS-8201)的用药规范。多数教材根本没写。中西部高校更难。临床实习基地数量仅为东部的60%(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务处2025年报告)。学生天天闻着刺鼻的酒精味测药含量。心里发慌:“我啥时候才能去医院。真给患者调回药啊?”越没机会练。越没信心。最后陷进“没资源-练不好-怕出错”的怪圈。咋都跳不出来。
- 教学模式太死板:80%的课是“老师讲、学生记”。实验课也只是“测药含量、做药敏实验”。跟过家家似的(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24年教学评估报告)。只有30%的学校安排临床实习。还只给1-2个月。★你想啊。只练过在停车场停车的人。敢直接上高速开吗?学生根本没机会在安全环境试错。到了医院能不紧张?
- 老师不懂临床:不足20%的老师有医院临床药师工作经历。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仅18%的老师参加过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该校2025年师资报告)。讲的案例离实际十万八千里。比如讲“高血压用药”只说“钙通道阻滞剂适用老年患者”。却不提“合并心衰时要避免用短效硝苯地平”(2024年高血压指南要点)。更别说教学生“怎么跟医生说话不慌”“怎么别犯懒学新指南”了。学生毕业就像没穿铠甲的士兵。直接冲进临床战场。能不慌吗?
▶️2.2 临床药师核心能力需求
医院要的临床药师。得满足四个要求。少一个都不行(依据《临床药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南》。中国药学会。2022):
- 专业得硬:得会看患者肝肾功能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比如CYP2C9基因分型。能判断华法林代谢速度。慢代谢者剂量要减一半)调药。华法林这药。剂量差0.5mg就可能出血。可不是闹着玩的!还得一眼看出药物相互作用。比如头孢哌酮和酒精同服会引发双硫仑反应。这是底线。
- 实操得熟:每天要审50-100张处方。其中20%可能藏着风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2024年数据);还得教患者咋吃药。比如胰岛素“捏皮注射”能减少疼痛。未开封的要放冰箱2-8℃保存。该院数据特实在:★会沟通、心态稳的药师。能让患者用药错误率降40%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
- 心态得扛事:看到儿童处方。得立马想“剂量要按体重算(如阿莫西林20-40mg/kg/天)。不能按成人来”;患者万一过敏了。得1分钟内找到肾上腺素注射液。别自己先慌了;每年还得学24学时新内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2024年高血压指南更新后。1个月内就得会用新推荐的SGLT2抑制剂。总想着“明天再学”。患者等得起吗?
- 还得敢提建议:就算被医生质疑。也能拿出指南说“这个药对患者肝不好(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换依那普利更安全”。别一紧张就说不出话。★要是药师不敢吭声。患者吃错药了算谁的?
▶️三、能力鸿沟具体表现
▍
▶️3.1 专业知识用不上
药学院学的知识。到了医院常“水土不服”。主要是三个问题:
- 只懂药。不懂人:能背出头孢哌酮的抗菌谱。却不会按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要减量50%)调剂量。有个实习生在模拟课上。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开了常规剂量。电脑立马跳红“肾毒性预警”。他脸都白了。我有时候也琢磨。★是不是咱太急着让学生背“药能治啥病”。忘了教“不同的人不能吃啥药”?
- 懂机制。不懂风险:知道布洛芬能止痛。却忘了胃溃疡患者吃了会加重胃黏膜损伤。某社区医院真出过事:药师没问病史就开了布洛芬。患者3天后消化道出血!事后他说“当时太慌了。忘了问患者有没有胃病”。你看。心态一乱。学的知识全忘光了!
- 背指南。不会用:能把糖尿病用药顺序(“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胰岛素”)背得滚瓜烂熟。却不会给合并心衰的患者调方案。2024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明说。这类患者优先用SGLT2抑制剂。有个新药师还是选了二甲双胍。他后来跟我说“怕跟医生吵起来。就按老办法来了”。★怕吵架就不管患者安全。这哪行啊?
▶️3.2 实践技能不够强
就算知识记得牢。实操不行也白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 处方审核太马虎:只能看出“剂量算错了”这种明显的错。却发现不了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会增加3倍出血风险这种“隐藏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系统显示。新药师对这类隐性风险的识别率不足30%!有个药师说“越看越紧张。总怕漏了啥。结果真漏了”。★心态一崩。再熟的技能也用不上。
- 用药教育太死板:只会说“每天3次。每次1片”。不会顺着患者习惯调整。比如没提醒糖尿病患者“打完胰岛素1小时内别跑步。容易低血糖”。有个患者就因为没听这句提醒。跑步时晕倒了;对视障患者也没给盲文说明书。72岁的张大爷拿着药盒摸来摸去。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药师不是没能力。是没想着“患者到底需要啥”。
- 监测结果不会用:能看懂苯妥英钠血药浓度“10μg/ml(正常范围)”。却不会结合患者还在抽风的症状调剂量。有个药师就因为只看数据不看患者。没调量。患者当晚又发作了!事后他说“当时满脑子想‘别算错数’。忘了看患者还在难受”。★光盯着数据。忘了患者是活生生的人。这咋行?
▶️3.3 职业素养+心理状态双缺口
比技能更缺的。是心态和职业素养。主要是三个问题:
- 沟通怕被否定:跟医生沟通时。只敢说“这个药不能用”。不敢说“换依那普利更安全。患者肝酶高”;跟患者说“肝酶升高”。患者一脸懵。也不解释“就是肝有点累。调药后能好”。有个药师在多学科会诊(MDT)会上。明明知道某药有肝毒性。却没推荐替代药。会后他说“怕医生觉得我多管闲事”。★药师都不敢说话。患者的安全谁来保?
- 风险意识弱还慌:看到儿童处方。没算清楚体重就开;患者过敏了。手忙脚乱找不到急救药。某儿童医院出过事:药师给1岁幼儿算错阿莫西林剂量(多算了2倍)。导致药物过量!事后才知道。他入职前从没练过儿童剂量换算。当时又慌又怕。越算越错。★连最基本的风险意识都没有。还咋当药师?
- 学新东西嫌麻烦:把2024年高血压指南扔在桌上。封面都积灰了还没看。调查显示。只有45%的药师在指南发布3个月内学完(中国药学会2024年调研)!有人说“指南太厚了。一看就头大。明天再学”。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患者能等你吗?★是不是咱没教过“把指南拆成每天学10分钟”这种小技巧?
▶️四、原因分析
▍
▶️4.1 教育体系问题
药学院的培养。从根上就有偏差:
- 培养目标跑偏:多数药学院还在盯着“培养药物研发人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研发相关课程占60%。临床相关课仅占15%(该校2024年课程设置)。这不是种苹果树想结梨吗?更别说教学生“怎么克服沟通紧张”“怎么养成每天学一点的习惯”了。学生的心态问题从根上就没解决。
- 课程更新太慢:教材3-5年才更新一次。可每年新上市的药有50-100种。2024年新出的药里。只有30%进了教材(北京大学药学院2025年教材评估)。学生毕业学的都是“老知识”。到医院一看。新药用啥、新指南咋要求都不知道。能有信心吗?
- 资源投错地方:高校更看重科研。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投入仅10%用于临床模拟(如模拟药房、问诊场景)。学生没机会在安全环境试错。比如模拟“患者过敏了咋处理”“跟医生提建议被怼了咋回应”。到了医院真遇到这些事。能不慌吗?
▶️4.2 实践衔接问题
从学校到医院的“最后一公里”没打通:
- 实习基地少还不管心态:只有15%的三甲医院能提供规范临床带教(中国药学会2023年报告)。多数实习还停留在“药房发药”。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70%的学生在药房撕药盒、摆药。只有30%能进临床科室跟着学。这就像学开车只练了停车。没上过路。咋敢开?而且带教老师只教“怎么审方”。不教“怎么跟医生说话”。学生遇到挫折只能自己扛。越扛越怕。
- 带教太松散:全国仅20%的医院有统一临床药师带教大纲(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4年带教调研)。带教老师每天忙8小时以上。哪有空琢磨“学生是不是怕沟通”“哪里没学会”?考核也只看“今天来了没”。不看“处方审对了没、跟患者沟通清楚了没”。学生实习成了“混日子”。能学到啥?
- 评价标准太单一:北京大学药学院实习考核里。“处方审核准确率”仅占10%。“沟通能力”“心态稳定性”根本没纳入考核(该校2024年实习手册)。学生觉得“只要混够时长就行”。能用心练技能、调心态吗?
▶️4.3 行业协同问题
教育和医疗两头“各管各的”:
- 标准不统一还不管心态: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大纲》差了12项核心能力!比如高校不教“MDT会上怎么发言”。可医院特别看重这个;更没人关注药师“会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不敢提建议”。两边对不上。学生毕业能不懵吗?
- 信息不通:高校不知道医院缺啥药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4年急招10名肿瘤专科药师。可多数高校还在教“啥都懂一点、啥都不精”的综合药学;医院也不参与课程设计。没法跟高校说“我们需要敢沟通、爱学习的药师”。供需两张皮。咋能不缺人?
- 职业路径模糊没价值感:只有35%的学生知道临床药师能从初级升到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2023年调研);60%的学生觉得“去药企做研发更稳定、赚得多”。有个学生说“临床药师看不到患者反馈。不知道自己做的有没有用”。★连自己的价值都看不到。谁还愿意干?
▶️五、解决办法
▍
▶️5.1 课程改革(加心理引导)
药学院的课得“改头换面”:
- 多开有用的课:把《临床药物治疗学》设为必修课。占25%-30%课时。再加《诊断学基础》《医患沟通技巧》;还得开“临床沟通焦虑管理”“指南碎片化学习方法”等心理课。北京大学药学院加了这些课后。学生“沟通自信度”从38分(满分100)涨到72分(该校2025年教学评估)。★你看。心态真的能教!
- 常更案例库:跟三甲医院共建“临床药学案例库”。每年更新20%-30%内容。加入新指南、新药案例。比如安徽中医药大学把2024年DS-8201治疗乳腺癌的真实案例加进教材。学生学的跟临床同步。能没信心吗?
- 教学别太死:40%的理论课用“问题导向教学”。比如拿“65岁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咋调药”的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搭“模拟诊室”。用仿真患者模拟“跟医生提建议被怼”“患者听不懂用药说明”等场景。教学生咋回应。河南中医药大学用VR模拟采药。学生能摸叶片纹路、闻草药清香。学习兴趣提40%(该校2025年教学报告)。比光听课管用多了!
▶️5.2 实践强化(补心理支持)
实习得“实打实”。还得有人帮着调心态:
- 实习别太短还得有人聊:实习拉长到6-8个月。其中3-4个月进临床参加MDT。每月审100张处方、给20个患者讲用药;配“双导师”——专业导师教技能。心理导师疏解压力(如沟通受挫后咋调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这么做后。学生独立上岗时间从12个月缩到6个月。有人说“心理导师跟我说‘错了没关系。改了就好’。我一下就敢试了”!
- 带教得规范还教说话:全国统一《临床药师带教大纲》。明确“第一阶段学处方审核、第二阶段学患者沟通、第三阶段学医生建议”;用“师徒制”。带教老师教“跟医生提建议的三步法:说患者情况→说药的问题→说替代方案”。该院把“学生沟通自信度”算进带教老师绩效。带教质量提35%(2024年带教报告)。老师上心了。学生才能学好!
- 建个地方练特殊情况:配“标准化患者”(经过培训的模拟患者)。练“跟视障患者沟通”“儿童剂量换算”;用临床药师网的“3D虚拟用药指导室”。模拟各种沟通场景。学生练多了。心态自然稳了。就像学开车多练路考。真上路就不怕了!
▶️5.3 校企合作(通心理需求)
高校和医院得“手拉手”:
- 标准得对齐还看心态:教育部门、卫健委、中国药学会一起修订《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指南》。除了“识别药物相互作用”。还加“主动沟通能力”“持续学习主动性”等心理要求。高校和医院对齐了。学生才不会白学。
- 搭个平台找对人:湖南省建“临床药师供需对接平台”。高校上传毕业生“专业方向+沟通测评分”(如“肿瘤药学+沟通85分”)。医院标注“需求方向+沟通要求”(如“心血管药学+敢MDT发言”)。平台上线后。专科药师匹配效率提50%(湖南省卫健委2025年数据)。再也不会“医院要敢说的。学生却怕说”了!
- 考试内容融进去:把临床药师考试的“沟通案例分析”加进课程。比如让学生写“患者听不懂‘肝酶升高’。咋用大白话解释”。北京大学药学院加了这个后。学生考试通过率从62%涨到87%(2025年考试数据)。入职后也敢跟医生沟通了。★考试往哪指。学生就往哪努力!
▶️5.4 职业引导(强心理赋能)
得让学生知道“当临床药师有价值、有奔头”:
- 早让学生了解还教心态:大一大二开“临床药师职业导论”。请三甲医院主任药师讲“我怎么帮患者调药救了命”。还讲“我刚入职怕沟通。后来咋练的”;组织“临床药师体验周”。让学生去医院看药师跟医生讨论、跟患者说话。北京大学药学院搞了这个后。学生“觉得临床药师有价值”的比例从30%涨到80%。愿意干的多40%(2025年调研)。★知道自己做的事有意义。才会有动力!
- 晋升得明确还给反馈:公示“临床药师晋升路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评职称时。“患者用药满意度”“MDT建议采纳率”占40%权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4年职称评审办法)。还定期给药师发“你调的药让张大爷血糖从9.8降到6.5”的反馈。药师知道自己有用。才会更愿意学新东西!
- 多搞活动还建群:每年办“全国临床药师技能大赛”。不光比审方。还比“患者沟通”“指南解读”;2025年2月药师法研讨会明确。药师法2026年公示草案、2027年落地。到时候药师权责更明确。腰杆更硬!建“全国药师心理支持群”。谁遇沟通挫折了。在群里说说。前辈出主意。有人说“群里老师说‘我以前也这样’。我一下就不慌了”!
▶️六、案例分析
▍
▶️案例1: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协同育人(心理赋能型)
医院药师直接去学校改课程。带入50个真实病例(如“60岁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咋调药”)。加“沟通模拟训练”:学生轮流当“药师”“医生”“患者”。练完互相提建议(如“说‘这药不能用’太硬。加‘试试依那普利’更易接受”)。学生实习8个月。4个月进临床跟MDT。每月审100张处方、讲20次用药。配心理导师每周聊1次。结果85%毕业生3个月独立上岗(以前要9-12个月)。处方审核准确率提25%-30%!80%学生说“现在跟医生提建议。敢看着他眼睛了”。★这才是咱要的药师!项目入选“国家级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示范项目”(教育部2025年公示)。太值了!
▶️案例2:安徽中医药大学“慕课西行”(补资源+心理)
中西部高校资源少。该校联合内蒙古医科大学搞“跨区域同步课”:用AI教专业知识(如“肿瘤靶向药用药规范”)。开“线上沟通心理课”。教“指南拆成每天10分钟”“紧张时深呼吸3秒再说话”。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王莉说“以前看指南头疼。现在每天学1个新药。还能线上问老师。一点不难”!学生对新药掌握度提35%(安徽中医药大学2025年项目评估)。模式被教育部推广为“中西部药学教育帮扶范例”。多好!
▶️案例3:新疆洛浦县AI审方(减压力+提信心)
基层药师少。还怕审错方。该县医共体搞“AI先审+药师再核”:AI挑“剂量错”“药物相互作用”等明显错(如“头孢哌酮+酒精”)。药师专心处理“肝肾功能不好患者调药”。现在处方合理率从82%涨到96.09%。抗菌药使用率降5%。慢病规范用药率97.7%(洛浦县卫健委2025年报告)!乡镇药师张敏说“以前审方像走钢丝。现在AI把第一道关。我能多跟大爷大妈聊‘这药咋吃不难受’”。张大爷说“现在药师能慢慢讲。不像以前光给药盒”。★技术就是要帮人减负。让药师关注患者!
▶️案例4:武汉市第一医院培训基地(复盘+互助)
基地用“每周药学查房+PDA病历学习”教专业。加“沟通案例复盘会”:比如“今天跟医生提建议被怼。下次咋说”“给老人讲用药没明白。问题在哪”。5年培养86个药师。辐射15省市!这些药师回去建“心理互助小组”。你帮我分析沟通问题。我帮你梳理学习计划。湖北县城药师李娟说“我现在敢给村医讲用药。都是基地练的”。★好模式能影响一批人!
(互动提问:你看病时遇到过主动跟你解释用药的药师吗?要是遇到了。是不是觉得特别安心?)
▶️七、结论与展望
▍
从“药学院学生”到“临床药师”。难的不只是“专业不够”。更是“心态不稳”。教育太理论、实践没试错机会、没人教克服沟通紧张。这些加起来。让学生一进临床就慌。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医院、行业协会得一起动手:★课程不光教药。还得教心态;实践不光练技能。还得给心理支持;协同不光通供需。还得通心理需求;职业引导不光讲晋升。还得让药师看到价值。
未来。得加快《临床药学教育管理办法》立法。把“心理素养”写进培养标准;用VR模拟“跟医生争论用药”“患者过敏抢救”。让学生在安全环境练心态;建“全国临床药师能力评价体系”。不光评专业。还评“沟通自信度”“学习主动性”。
你想啊。以后去医院。药师不光懂药。还敢跟医生说“这个药对患者不好”。还教你“这药饭后吃。不烧心”。★这样的药师。咱们才能放心把用药安全交给他。对不对?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2023年临床药师行业调研报告[R]. 北京: 中国药学会, 2023.
2. 国家医疗保障局.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Z]. 北京: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1.
3.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4, 32(5): 401-453. 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4.05.001
4. 中国药学会. 临床药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南[Z]. 北京: 中国药学会, 2022.
5. 北京大学药学院. 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估报告[Z]. 北京: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务处, 2025.
6.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 2024年课程表与2025年师资报告[Z]. 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 2025.
7.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2025年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报告[Z]. 兰州: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2025.
8.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 2024年处方审核数据与带教调研报告[R]. 长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 2024.
9. 王萌, 李焕德, 赵杰. 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药学教学(含心理模拟)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5, 34(2): 89-95. DOI:10.12336/j.issn.1007-4406.2025.02.012
10. 新疆洛浦县医共体. 区域审方中心实践报告(2025)[R]. 和田: 新疆洛浦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
11. 中国药师协会. 药师法立法促进研讨会会议纪要[C]//中国药师协会2025年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5: 123-128.
12. 临床药师网. 3D虚拟用药指导室(含沟通场景)实践报告[R]. 北京: 临床药师网运营中心, 2025.
13.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含心理支持)培养成效报告(2020-2025)[R]. 武汉: 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 2025.
14.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基层医疗机构“三高共管”药学服务实施方案及成效数据[Z]. 济南: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 2025.
15. 《临床药师职业心理赋能手册》编写组. 临床药师职业心理赋能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5.
16.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医疗行业沟通焦虑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5, 39(5): 387-39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5.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