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最经典的一首情诗,句句令人心醉,颔联是千古名句

发布时间:2025-08-15 10:17  浏览量:2

“诗人少达而多穷,穷而后工,愈穷愈工。”

意思是指一般来说,诗人只有经历过仕途困顿或人生坎坷后,笔下的诗歌往往能更精湛、更好。

这句话,放在大部分诗人上面,确实是如此。可有些诗人的人生,完全不符合,就比如晏殊。

在北宋的文人圈子里,晏殊绝对是 “人生赢家” 的代名词。他出身江西抚州的官宦世家,而且还是一个学霸世家,从小到大,晏殊的生活里没有“寒窗苦读”的艰辛,只有“家学渊源”的浸润。

家学渊源,加上天生聪慧,以及后天的努力,晏殊七岁能文,“神童” 的名号传遍乡里。14 岁那年,晏殊被推荐参加殿试。面对宋真宗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文采惊艳全场,直接被赐同进士出身。

放在今天,这相当于刚上初中的年纪就拿下了顶级学历,起点之高令人咋舌。次年他便转任太常寺奉礼郎,之后的仕途更是一路绿灯,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当时的大宋正值承平之际,天下无事,百姓安居乐业。作为 “太平宰相” 的晏殊,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在自家园林或城外胜景设下宴席,邀请同僚好友饮酒赋诗。这种风花雪月的生活,滋养了独属于他那优游富贵、雍容典雅的文学创作风格。

说起晏殊的文学成就,最突出的当属他的词,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不过相对而言,他的诗歌创作稍逊一筹。虽然一生写了上万首诗,但大部分都已散失,能被后人记住的经典之作并不多。

而其中《寓意》这首情诗,我认为是最经典的一首诗。

《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此诗情思深致,清雅自然,也没有堆砌生僻的典故,却以清浅的语言写出了深沉的思念,尤其是颔联两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开篇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遗憾的离别场景。

那彩绘华美的油壁香车,载着心上人一去不返,恍如巫山神女化作的流云,随风飘散,踪迹全无。“

“油壁香车”是古代贵族女子出行的车,车身用油漆涂饰,装饰着香料,车轮裹着锦缎,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标配。

晏殊说的这辆“油壁香车”,大概是他年轻时见过的女子的座驾,或许是在某个春日的郊外,或许是某个宴会的门口,那辆车从他眼前经过,车帘掀起一角,他瞥见了车里女子的侧影,从此再也忘不掉。可就是再也见不到了。

“峡云” 其实是双关,既指自然界的云,又暗指离去的佳人。他就像云彩无法停留,曾经相遇的人也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从此天各一方,再无交集。

晏殊用这样轻盈的比喻,把离别的惆怅写得既形象又含蓄,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却有挥之不去的怅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全诗的意境达到了顶峰,

月光像流水一样洒满种满梨花的院落,洁白的花瓣在月色中轻轻摇曳;池塘边的柳絮在淡淡的春风中飞舞,飘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这两句是互文?简单说,就是上下句要合起来读,“梨花院落”和“柳絮池塘”是两个场景,却都在同一轮“溶溶月”下,同一阵“淡淡风”里,两句意思相互补充,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唯美而宁静,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

为什么呢?这样的美景,或许是和心上人一起欣赏的,如今景色依旧,人却不在身边。美景越是动人,越能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这两句没有直接写思念,却处处透着思念的味道,堪称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的典范,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转而描写离别后的生活状态。“伤酒后” 点明了诗人借酒消愁的情态。

这几天我心里闷得慌,只能借酒浇愁。可酒喝多了,反而更清醒,更难受。加上最近正值“禁烟”(清明前后,古人要禁火三天,吃冷食),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更添了几分萧瑟。

这里的 “萧瑟” 既是指时节的清冷,更是指内心的凄凉,把外在环境和内在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把思念的无奈推向了极致。

欲寄书信,可山高水远,到处都是一样的阻隔,不知伊人身在何方,怎么才能寄到她手里呢?

最后七个字,道尽了相隔之远、相见之难。无论向哪个方向望去,山山水水仿佛都成了同一种阻碍,重重叠叠,将人围困于无望的思念孤岛之中。

整首诗晏殊没有用什么生僻的典故,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最常见的景象,却将情感层层递进,意境越来越深,把离别后的思念写得如此动人。

他写的是他一场错过的爱情,却道尽了人生的普遍况味。

我们总会失去一些人、一些事,总会在某个深夜,想起曾经的温暖,然后轻轻叹息。

#图文带货训练营#

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让我们走入诗词的世界。《枕上诗词》系列书籍,一首诗,一段故事,让走近古典诗词,去感受诗词背后的浪漫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