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诗人“无用论”
发布时间:2025-08-15 13:10 浏览量:7
“诗人无用论”是一种对诗歌和诗人社会价值的片面认知,认为诗人及其创作在注重实用、效率的现实社会中缺乏实际意义。这种观点的形成往往与对“有用”的狭隘定义有关——将价值仅等同于物质生产、经济收益或直接的社会工具性。
但事实上,诗人的“用”体现在更深层的精神维度:
诗人是情感与思考的记录者,用文字捕捉人类共通的喜怒哀乐、对生命和世界的追问,让个体经验成为集体记忆。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突破日常表达的局限,唤醒人们对美、对细微事物的感知,丰富精神世界的层次。
在动荡或平庸的时代,诗人的作品常能成为反思的镜子,传递对真善美的坚守,甚至成为文化精神的象征。
就像空气和水,它们的“有用”不在于直接兑换成商品,却滋养着生命的本质。诗人的价值,正体现在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与拓展中。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6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