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一棵树”到“超亿元村”
发布时间:2025-08-15 14:07 浏览量: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养出的农作物品质自然也不一样。喝长江水长大的橙子细嫩化渣、酸甜适度。”迎着朝阳,沿着盘旋山路,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站在长江边上,望着连片的脐橙果林,奉节县永乐镇党委副书记高成国眼里满是富足与希望,“我们要让大家读脐橙书,吃脐橙饭,住脐橙房,走脐橙路,开脐橙车。”
图为脐橙果园未成熟的脐橙。周亚楠摄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当长江北岸的山风掠过大坝村的万亩橙园,青绿色的脐橙果实在枝叶间若隐若现,像极了一颗颗饱胀的翡翠,正铆足了劲儿吮吸着北纬30°的阳光。这片被长江环抱的坡地,正用沉甸甸的果实,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传奇”
2003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奉节县涉煤乡镇达17个,12万人生计系于“挖煤”二字,过度的开采导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比达68%,森林覆盖率跌至30%以下。
痛定思痛,奉节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正式宣告整体退出煤炭生产市场。从2005年到2017年底,关闭煤矿217个。
如何实现高质量?奉节坚定地在“共抓大保护”中谋发展,将目光投向了22万亩坡地。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7.89平方公里、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145个、145.77公顷,累计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76万亩,治理石漠化1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9.49%。
环境变好了,奉节县如何走出一条山区致富的转型之路?脐橙成为了转型的突破口。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凭借9.8公里长江岸线的独特优势,大坝村大力发展优质脐橙产业,开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重构之旅。
记者了解到,大坝村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在村内建成“科技小院”,引进专家6名、研究生5名、大学生16名,搭配本地“土专家、田秀才”35名成立农技服务队,帮助解决脐橙种植难题134个。
“我们按‘六个一’绿色种植管护标准,结合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物联网+区块链’智慧果园示范基地,创新建立‘一果一码’区块链溯源体系,全生命周期记录开花、疏果、套袋等12个环节数据,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培土施肥、蔬果采摘、包装销售等流程,比传统生产模式增收35%以上。”高成国告诉记者。
为种出更优质的脐橙,大坝村运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年均减少农药使用1000升左右。
“此外,我们创新了‘厕污废水还田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让粪污处理变废为宝,用于脐橙果树养护及土壤质量改善,年均减少化肥使用量超300吨,化肥使用量亩均减少约50公斤,亩均生产成本降低近200元,村域支流、沟渠水质全部达到Ⅱ类。”高成国介绍。
永乐镇大坝村脐橙种植基地俯瞰。大坝村供图
种脐橙树,变“摇钱树”
地处长江南岸的大坝村是奉节脐橙的优质产区,数十万棵果树连绵成势,汇聚成长江边上的“绿水青山”,更成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这份甜蜜的事业,滋养着大坝村,更惠及着奉节的千家万户。
“目前,大坝村全村种植脐橙1.2万亩、总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规模大、效益好,一跃成为全国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高成国眼里浸着藏不住的自豪。
而“这棵树”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农民“摇钱树”。通过发展脐橙产业,大坝村不仅让“绿水青山”得以重现,更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满山满坡脐橙树带来的绿色风景,也让大坝村成为奉节本地市民周末热门游玩地。依托橙园风光和长江景观,大坝村开发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观峡”的四季旅游线路。目前,大坝村年均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00万元,村民从“种橙子”到“享风景”,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我们不是单纯卖橙子,而是促进农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游客来了吃的是农家菜,住的是橙香民宿,这就是‘绿水青山’的正确打开方式。”高成国娓娓道来。
如今的大坝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
“通过发展脐橙产业,不仅绿化了长江岸线,保护了三峡库区生态,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高成国表示。
在展板规划图前,高成国勾勒着未来:“我们要建脐橙研学基地,搞智慧农业示范区,让更多人知道,大坝村不仅有好果子,更有好生态。”
八月的脐橙还在积蓄糖分,就像这个村庄的未来,正酝酿着更甜美的收获。
图为橙园标志。周亚楠摄
- 上一篇:加开47对临客列车,旅客身份不一般!
- 下一篇:可笑的“假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