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为径 服务为桥 创新为翼——呼伦贝尔市亮出劳动维权三记实招
发布时间:2025-08-15 16:52 浏览量:2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零工市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正式揭牌,这是呼伦贝尔市首家人力资源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了这个‘身边的调解室’,咱们维权更方便了。”一位快递员的话,道出众多劳动者的心声。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持续聚焦“阳光、服务、创新”三大关键词,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着力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快车道”,为筑牢和谐劳动关系根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动能。
阳光公开
让仲裁过程“看得见、摸得着”
近日,在呼伦贝尔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庭审现场,一场特别的“公开课”正在进行--企业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端坐在旁听席,直击劳动争议仲裁全流程。“公开透明的庭审,让我们对规范用工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持续打造“阳光仲裁”服务品牌:每季度选取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庭审,邀请社会各界走进现场;通过官网、服务窗口全面公开仲裁员名册、办事流程等信息,编制《办事指南》提供“一站式”指引,制作二维码方便群众下载法律文书模板……一系列“阳光举措”让仲裁流程从“纸上规定”变为“指尖服务”。
公开带来公信,高效赢得民心。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2件,当期综合结案率达100%。
精准服务
让专业力量“沉下去、融进去”
“季节性用工如何规范?技术工人竞业限制有哪些要点?”在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议室里,仲裁员志愿者为企业“量身定制”用工管理方案。经过专项培训指导,企业修订了3项制度、补签了5份规范劳动合同,有效从源头化解了潜在争议。
这样的“点单式”精准化服务,在呼伦贝尔已成常态。呼伦贝尔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建仲裁员志愿者队伍,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分众化普法:深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制造企业解读《劳动合同法》实操要点,在高校招聘会为毕业生送上就业法律手册,前往快递网点讲解新就业形态的工伤认定规则……
截至目前,仲裁员志愿者已开展专题普法15次,联系服务企业40家。他们用专业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让法治春风吹进厂区车间。
机制创新
让争议化解“接地气、见实效”
面对新业态蓬勃发展与零工经济兴起带来的新挑战,呼伦贝尔市以机制创新破解劳动争议化解难题,让调解服务“跟着需求走、贴着群众办”。
6月23日挂牌成立的呼伦贝尔市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中心,创新推行“一站式”服务。中心将政策咨询、调解置换、就业帮扶等服务“打包”整合,让劳动者进门即可享受全链条服务。针对新业态劳动争议“急、小、散”的特点,中心专门制定了案件调处“时间表”与“流程图”。
近日亮相的海拉尔区零工市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则将调解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劳动者“家门口”。调解委员会依托零工市场扎根基层的优势,既发动市场内熟悉行业特点的员工参与调解,又联动市、区两级仲裁员志愿者提供专业支持,形成了“身边人解身边事”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