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金瓶梅127:乡下有个老西门庆,妻妾18个生儿即死 | 徐景洲
发布时间:2025-05-16 23:06 浏览量:8
在《金瓶梅》构建的封建末世图景中,蔡京与西门庆恰似权力与财富的双重镜像,前者是京城腐朽势力的象征,后者则为县城恶势力的典型代表。二者如同硬币的两面,相互映照,共同勾勒出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的堕落轨迹。在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摇摇欲坠、传统道德分崩离析的时代背景下,西门庆式人物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必然的产物。当我们将目光从京城与县城投向广袤乡村时,不禁发问:乡村是否也存在着 “西门庆”?
尽管《金瓶梅》对乡村社会的描绘着墨甚少,也未正面塑造完整的乡村 “西门庆式人物”,但乡村作为封建社会的根基,其腐朽程度恰恰决定了整个封建大厦的命运。若不触及乡村的黑暗面,不刻画乡村 “西门庆式人物”,便难以全面展现封建社会末世的真实面貌,《金瓶梅》也难以担起 “社会百科全书” 与 “封建全息镜” 的美誉。事实上,作者早已通过精妙的闲笔,于情节发展的细微处埋下线索,以虚写实,让读者得以窥见冰山一角。这一乡村 “西门庆式人物”,便藏在潘金莲从娘家乘轿返回时,与轿夫张川儿的一段对话之中。
张川儿讲述的故事中,东门外大庄屯的老财主虽未具名,却与西门庆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老儿六十岁,见居着祖父的前程,手里无碑记的银子,可是说的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丫鬟侍妾成群,穿袍儿的身边也有十七八个。” 寥寥数语,一个富甲一方、妻妾成群的乡间土财主形象跃然纸上。
从身份地位来看,老财主作为 “大庄屯人家”,是称霸一方的乡间豪绅,恰似西门庆在县城中的 “大户人家” 地位;论及妻妾数量,六十岁的老财主身边 “穿袍儿的” 妻妾达十七八人,是西门庆正式妻妾数量(含已故两人共八人)的两倍,由此推测,西门庆若至其年岁,妻妾规模恐不遑多让,而老财主年轻时的风流韵事想必也与西门庆不相上下;财富积累方面,老财主 “手里无碑记的银子,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与西门庆 “家中呼奴使婢,骡马成群”“泼天财富” 的奢靡如出一辙;子嗣传承上,老财主妻妾众多却难有子嗣,好不容易盼来第七房妾室诞下儿子,却因过度娇养,三岁时因痘疹夭折,这与西门庆第六妾李瓶儿所生官哥儿的命运如出一辙,皆为娇生惯养、体弱早夭。
这位乡间土财主堪称西门庆的农村镜像与放大版本。轿夫张川儿在迎合潘金莲痛骂西门庆等人时,讲述此例,实则暗含类比之意 —— 西门庆之子官哥儿也将重蹈老财主之子的覆辙。虽然作者未详写老财主平日作威作福、横行乡里的恶行,但透过其巨额财富与庞大妻妾群,便可窥见背后的剥削掠夺本质。十七八个正式妻妾之外,其玩弄的女性想必不计其数,堪称比西门庆更甚的淫欲之魔。
老财主与西门庆本质相通,同为封建剥削势力的典型,是同一社会毒瘤在城乡不同空间的投射。这类人物在乡间广泛存在,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底层基础。正是这些从乡村到县城、京城的 “西门庆式人物”,共同构建起《金瓶梅》笔下完整的封建社会全景图,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无可救药的腐朽本质。
《金瓶梅》的叙事艺术精妙绝伦,常常于主线情节旁生枝节,看似随意的闲笔,实则暗藏深意。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在作者的巧妙串联下,共同编织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封建社会画卷,让读者得以深入洞察封建末世的种种弊病与社会百态。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2013年1月2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