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看得见!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8-15 18:11 浏览量:2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以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实施文化阵地建设、群文活动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艺术创作百花齐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加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陕西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建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处、“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处。佛坪县、汉台区分别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和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累计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街道)13个。
市图书馆建成开放,补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的短板,增强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11个县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在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全部获评为三级及以上等级馆。全市图书馆机构藏书累计超过170万余册,文化站藏书超过65万余册,“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100%。组织对全市177个镇(街道)文化站进行评估定级,自评上等级率不低于95%。完成800余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升,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40余处,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统筹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和阅读文化节等为引领,结合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和油菜花节等文旅节会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其中,年均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公益培训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上千场次,服务群众达300万人次以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举办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歌)”、春节联欢晚会、广场舞、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制定印发《汉中市文化惠民演出绩效考核办法》《汉中市濒危剧种演出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7000余场、濒危剧种演出1000场。镇巴县文工团演艺公司被中宣部、文旅部、广电总局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市文化馆创排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荣获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实现我市在省艺术节舞蹈类“零突破”。《四叶草》《茶乡歌声飞》荣获省十艺节文华优秀表演奖。
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村和黎坝镇春生社区、宁强县高寨子街道肖家坝村、西乡县堰口镇堰口社区、佛坪县大河坝镇五四村5个村(社区)成功举办全国、全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留坝县火烧店镇“稻田追光·星空音乐会”入选全省“四季村歌”示范展示点。
积极遴选推荐优秀团队和节目(项目)代表汉中参加全省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市文化馆群文合唱团在全省群众合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创我市近年来最好成绩。汉台区文化馆雅韵舞蹈团入选全省“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城固县文化馆丝路文化艺术团创作表演的广场舞《采出幸福来》在全省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汉风年·老家过”迎新春文化活动等3个项目入选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陕钢集团汉钢公司锣鼓队创排的《定军战鼓》在全省民间锣鼓展演活动中大放异彩,展示了我市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效亮点。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阵地作用,在常态化做好免费开放的同时,加强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和文化人才培训等工作,保障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举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全市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班、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人才培训班等文化人才培训班,累计选派招募753名文化志愿者支持8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省级文旅主导产业县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升基层文化人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陕南民歌传承发展,创新举办陕南民歌节暨第三届陕南民歌大赛,我市5名歌手荣获陕南民歌“十大民歌手”称号,承办陕南民歌音乐会全省巡演汉中站、陕南民歌培训班等活动,持续扩大陕南民歌影响力。市文化馆成功入选“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0家、西北唯一入选单位。佛坪、汉台、勉县4个案例参加“大地欢歌”陕西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3名选手在第四季“三秦最美领读人”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1名文化志愿者入选陕西省2024年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表彰名单。加快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增加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市文化馆和10个脱贫县(区)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开通社保卡借阅服务功能。通过增加数字文化设施设备,开发智慧化管理系统,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和产品服务,市图书馆引进智能机器人辅助服务,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积极采购数字阅览设备,书报刊阅览机、少儿连环画阅读机、旅游文化4D百科一体机、5G机器人等数字化设备,有效拓宽了群众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助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