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在港股走出英伟达式上升走势:AI标杆公司迎来价值再认可
发布时间:2025-08-15 18:51 浏览量:2
作者:MD
出品:明亮公司
在成为首个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后,英伟达(NVDA.US)的市值仍在朝着5万亿美元的关口迈进。
回顾这一年美股“M7巨头”的市值变化,「明亮公司」结合不同机构观点发现,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两次主要的“调整”:先是今年1月末2月初的“DeepSeek时刻”;第二次是美国“解放日”宣布一系列关税政策所引发的市场动荡。不过,两次调整之后,美国科技巨头们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市值的修复。
市值重塑现象并非只发生在美国资本市场,自今年4月以来,港股市场中的中国核心资产也经历了一波“英伟达式”的股价上涨,其中以联想集团、中芯国际、腾讯等企业最为显明显。美国“解放日”以来至8月13日收盘,联想集团股价涨幅已超60%、中芯国际涨幅已超30%,联想的涨幅甚至不低于Meta、微软等公司在同一时期的涨幅。
8月14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当季营收同比增长22%至1362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同期新高;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同比增长22%,达28.16亿元人民币。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联想集团在业绩会上分享了关于AI业务的相关数据,报告期内AI PC渗透率持续加速,目前已经占到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30%以上,并以31%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第一。
从英伟达以及微软、Meta市值修复和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AI生态的潜力仍是其背后的核心叙事。对于港股的中国科技核心资产,当下这样的逻辑是否也同样适用?
今年以来M7公司股价、紫色为英伟达(+32.68%)(来源:Barchart,明亮公司统计)
AI仍是资本市场当下核心主题「明亮公司」统计发现,自今年年初以来,美股“七巨头”中英伟达、Meta和微软已经完全收复此前两次调整所带来的下跌,股价已经创今年新高。对比之下,亚马逊和谷歌涨幅温和,而AI领域战略不算清晰的苹果股价较年初有小幅下跌。
而在七巨头中,特斯拉今年以来的股价跌幅最大,截至8月13日收盘,其股价较年初下跌超过10%。市场分析认为,特斯拉市值不理想,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以及马斯克曾在美国政府任职经历所带来的影响有关。
正向地来看,英伟达、Meta和微软显然是这一轮表现最为优异的公司。综合市场分析,其逻辑是以上三家公司的AI策略和所交付的产品、公司业绩表现与给市场的预期均非常清晰:产品层面,英伟达在今年新一代Blackwell芯片正式投产,且在大厂极高Capex投入预期之下,英伟达芯片未来的业绩有充分的保障;微软方面,旗下OpenAI刚刚交付了最新的模型GPT5,此前多版本模型跑分基本领先同业,同时微软的云业务和操作系统的生态仍占据统治地位——AI和现有产品结合的空间充满想象。
而Meta方面,除此前领先主导的开源大模型Llama外,近期不惜重金挖人,也充分反映出管理团队对AI领域投入的决心。
回溯历史,英伟达净收入从2023财年的44亿美元飙升至2025财年的738.8亿美元。其市值也经历了同样迅猛的增长,从2022年秋季ChatGPT发布前的3300亿美元飙升至目前的4.47万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称,英伟达的崛起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快的案例之一,证明投资者相信人工智能将带来堪比工业革命的经济变革。美国知名投资机构Coatue在今年的EMW2025年会上判断,2022年开启了AI的一个超级周期,这一周期的规模和潜力远超之前各项科技创新所引发的资本周期。
由此来看,资本市场能够迅速修复此前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股价下挫,是企业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是投资者对AI技术潜力的极度乐观,更是企业不断交付的真实业绩。
如前文所述,自“DeepSeek时刻”之后,港股市场的中国科技公司再次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DeepSeek能够在模型层建立全球级别的竞争力,而在AI的算力层、终端层、应用层中国企业有同样的潜力出现“下一个DeepSeek时刻”。
随后,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将小米集团、联想集团、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列为“中国科技七巨头”,对标“美股M7”,后来从走势上看,基本上是这七家公司带动中国科技资产的整体上行。
再看另一个关键的时点4月上旬,“解放日“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无论是M7还是中国科技“七巨头”股价均经历了大幅下挫,宣布关税政策约一周之后,市场情绪进入最低阶段。
据「明亮公司」统计,自4月9日至8月13日港股收盘,华泰证券“中国科技七巨头“已基本修复当时股价的下挫。其中,联想集团涨幅最为明显,股价在这一阶段涨幅已超过60%——这一走势几乎与英伟达在该区间的趋势极为相似,后者在这一区间涨幅接近90%,而微软、Meta在这一区间的涨幅则分别为49.72%、55.15%,甚至不及联想集团的涨幅。
联想(黑色)与英伟达(蓝色)、微软(紫色)、Meta(橙色)股价走势图(来源:Barchat)
其他“中国科技七巨头”中,小米集团涨幅36.89%、阿里巴巴(9988.HK)涨幅16.49%、比亚迪微跌0.94%、腾讯控股涨幅34.43%、中芯国际涨幅32.95%、而美团股价较在这一阶段下跌超过10%。
联想集团市值为何出现「英伟达式」上升与美国市场快速修复的原因类似,在AI领域有明确战略且能不断交付结果的公司,其价值也重新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明亮公司」发现,在业绩上、股价上进入收获期的,首先是那些在生态中扮演“基础设施”角色的公司。
资本市场一般将AI企业生态分为能源(电力)、算力/芯片(英伟达、台积电、中芯国际、富士康等)、Infra/数据/云、模型(OpenAI、Meta等)、终端(苹果、联想)、软件应用等不同的“生态层”来分析。
而据Coatue在EMW2025大会上的总结,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板块分别是电力、AI数据(平台)、半导体三个领域,背后的原因正是美国AI生态的飞速进展:电力板块驱动原因是大厂兴建数据中心带来的用电需求;AI Agent加速渗透,推理需求快速增长驱动了AI数据平台的爆发;Token调用规模增长驱动了芯片半导体的算力增长。
以上三大板块更多处在AI生态金字塔的基层,这充分反映出目前AI整个生态仍处在消费和应用的早期阶段,未来在AI智能体、AI应用领域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想象空间——这也是为何华尔街选择用真金白银来押注AI,押注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的AI战略的底层原因。而且,在这一金字塔基层的公司往往都伴有“规模经济”优势,其行业集中度往往极高,且短期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撼动,典型的公司即电力行业的公司,无论是电网还是电站,都具备“天然垄断”的经济特征。
而这一叙事也同样能够解释为何在“中国科技七巨头中”,如联想集团、中芯国际接近AI基础设施和广泛需求的公司能够取得优秀的业绩,并最大程度上重塑估值。
这一轮AI爆发中,“杰文斯悖论”的叙事逻辑被频繁提起。其核心概念是,随着科技进步带来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能够降低使用成本,但反过来却继续增加了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如果将AI软件、算法看作一种“科技”,而将算力、基础设施看作一种“资源”(或“大宗商品”),那意味着在软件层面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降低了AI底层资源的调用成本,反而会进一步增加对算力、计算机、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产品的需求。
从这一角度来看联想集团和PC业务,就更容易理解其“定位”:与英伟达、中芯国际等公司在AI领域产生的价值类似,联想集团凭借其在PC市场份额上的领先地位,实际上为“AI应用提供了PC这一“入口”。
最新的业绩数字也映证了这一逻辑。联想最新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营收同比增长22%至1362亿元人民币,创下第一财季历史新高;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同比增长22%,达28.16亿元人民币。同样,中芯国际也在第二季度收获了16.2%的营收增速,而富士康(鸿海科技集团)在第二季度不仅营收增长16%,利润更是超预期增长27%。
“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的机遇,不管是对于我们的智能终端、智能基础设施还是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现在来看这都是市场增长的引擎,由于我们很早就制定了战略,而且执行到位,都很好地把握了增长的机遇。”联想集团董事长、CEO杨元庆在业绩发布会上这样描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联想在报告期内AI PC渗透率持续加速,目前已经占到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30%以上,并以31%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第一。在中国区,AI PC现已占笔记本总出货量的27%。而在软件方面,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WAU(每周活跃用户比例)平均值达40%。
具体到不同业务板块,联想集团IDG、ISG、SSG三大主营业务集团均把握住了AI所带来的结构性增长机遇: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实现营收9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其中PC业务更是创下15个季度以来最快增速;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营收实现35.8%的强劲增长;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增长19.8%再创新高,运营利润率达22.2%,核心利润引擎地位进一步稳固。
联想集团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指出,企业IT基础设施的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非常迅速的市场,从传统企业计算,到云计算,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计算,尽管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都带来了新的需求,极大地扩展了市场,但同时也对企业的投资、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联想来说,我们每次都能提前预见到这样的巨大变化,并且主动适应,通过加大投入来把握其中的机遇。这从我们ISG业务十年间已经翻了4倍的营业额可以得到印证。所以尽管在短时间的盈利上会有一定的压力,我们依然会坚定地投资在传统的企业业务模式的变革上,投资在云计算上,投资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创新和产品开发上。”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执行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推进人工智能普惠的愿景,在个人智能与企业智能产品/方案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增强运营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盈利提升。”杨元庆表示。
考虑到港股中国科技资产整体的估值水平仍较美股处在相对低位,如联想集团能持续未来“市值重塑”仍有空间。
“至于估计逻辑……这个不是我们说的,而是要看投资人怎么看、怎么给我们的,当然我们会不断地把我们的战略以及执行和推进的进展跟大家沟通。未来我们会更多地把执行推进的程度、指标跟大家分享,比如说刚才讲的人工智能电脑占电脑的比重以及用户使用我们人工智能电脑的活跃度是怎样的,周活用户、日活用户是不是都在增长,这些方面都会跟大家分享。”杨元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