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冷门诗人的一首绝美冬夜诗28字,不输白居易,温暖了千年岁月
发布时间:2025-08-15 19:31 浏览量:2
冬夜,是一种特殊的美丽,雪落无声,覆盖了尘世的喧嚣;月光如水,洗净了白日的浮躁。
想起那首老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歌中唱道:"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
简单的旋律里,藏着多少温暖的情愫,古人对冬夜的温暖也有诸多描绘。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闲适,
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的旷达,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
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幽思,
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
正如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所言:"在冬天的正中央,我终于发现在我心里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冬夜的温暖,不在炉火的炽热,而在心灵的相通;不在被褥的厚实,而在情感的共鸣。
杜耒,字小山,南宋诗人,江西临川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却以诗才闻名,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道出了生命的漂泊感;
"晓起旋收花上露,窗间闲写夜来诗",描绘了自然的净化力量;
"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则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感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有故人不期而至,诗人不以酒而以茶相待,两人围炉夜话,谈诗论文,其乐融融。
茶香氤氲中,友情温暖了寒冷的夜晚,也催生了这首《寒夜》传世佳作。
后来这首诗被收入《千家诗》,"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更是广为流传,几乎成为人们表达热情待客的口头禅。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七个字,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寒夜"二字先声夺人,点明了时间和环境特征——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人们大多已躲入温暖的被窝。
而"客来"二字陡然打破了这种寂静,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茶当酒"则是全诗的灵魂所在:没有美酒佳肴,只有清茶一盏,却胜似琼浆玉液。
"竹炉汤沸火初红",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待客的场景。
"竹炉"暗示了主人的清贫与雅致,竹子虚心有节,恰如诗人的品格;
"汤沸"写出了茶水煮沸的动态过程,仿佛能听到那咕嘟咕嘟的声音;
"火初红"则捕捉了炉火由暗转明的瞬间变化,那跳动的火苗不仅温暖了房间,更温暖了来客的心。
"寻常一样窗前月",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冬夜的月亮本无特别之处,千百年来都是这样静静地悬挂在夜空,冷冷地照耀着大地。
"寻常"二字强调了月亮的普遍性和不变性,为下句的转折埋下伏笔。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个"才"字,将诗意陡然提升,梅花是冬夜的精灵,是严寒中的勇者,它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画面的意境。
原本冷清的月色因为梅花的点缀而变得生动起来,原本寻常的夜晚因为友人的到访而变得难忘。
梅花在这里不仅是实景的描写,更是诗人与客人高雅情操的象征——他们如同梅花一样,在世俗的寒冬中保持着精神的独立与芬芳。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美将拯救世界。"而我要说,温暖人心的力量同样能够拯救灵魂。
那些冬夜里的炉火、茶香、月光、梅影,早已超越了具体物象,升华为一种精神家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