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大气磅礴的七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

发布时间:2025-08-15 17:57  浏览量:2

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

青年李白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峨眉山那半轮如影随形的秋月,悄然化作他心中隐隐的乡愁。

中年杜甫困顿长安,月色如水的夜晚,写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般包含思念的诗句。

故土难离,乡愁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不经意便是眉头心上,千山同此月,乡愁便藏匿于异乡泠泠的月色中。

在《西游记》的故事背景中,这轮明月更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历经磨难,就如同月缺月圆,周而复始。

每一次磨难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行者将取经之路视为练心之旅,夜空中的明月,则是历经磨难后的澄明本心。

当唐僧因思念故土而心生悲戚时,行者的一番开导让他茅塞顿开,此时,明月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指引,让他们明白只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定,就能功到自然成,见佛不难,返乡亦不难。

我心自有光明月,何惧长夜漫漫?一时解悟,明彻真言,这首《一轮明月满乾坤》便是师徒澄明心境的真实写照。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明 吴承恩《一轮明月满乾坤》

七律《一轮明月满乾坤》出现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借由诗歌的空寂氛围,隐喻西行路上的孤独与修行者的超脱心境。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诗的开篇便以磅礴的气势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时空,旅人无踪,长亭空寂,星辰璀璨,夜空浩瀚。

十里长亭”与“九重天”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比,长亭空寂,旅人无踪,暗示着人间的冷清与孤寂;而九重天上星辰璀璨,夜空浩瀚,展现出宇宙的广袤与神秘。

这种从人间到天界的视角转换,不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之美。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诗人运用夸张的数字“八河”、“七千”,虚写河港与州县的景象,八河之上,船只归港,七千州县,城门紧闭。

宁静、安谧,远离纷扰,彼时,尘世间的喧嚣与忙碌都在一刻戛然而止,万籁俱寂,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祥和的世界。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颈联进一步融合四组数字,描绘出官员归府、渔夫收工的细节。

夜色笼罩,万物归止,万籁俱寂,世间万物都回归到本真的状态,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使诗歌的层次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而从十到一递减的数字排列,则宛如一条无形的线索,将诗歌的各个部分紧密串联起来,构建出一幅静谧而宏大的夜景图。

这种数字的运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雕细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充满意趣。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钟鼓声消散后,月光覆盖乾坤,山河大地皆被清辉笼罩,最终归于平静。

钟鼓声短暂而清脆,如同生命的瞬间,稍纵即逝,而明月则恒久而静谧,象征着永恒与圆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摹,更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乾坤象征着天地阴阳,明月则喻示着纯净圆满,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与禅宗思想中“心即是佛”“本自具足”的理念相契合,是其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吴承恩这首七律浑厚大气,仿佛嘹亮的号角穿透茫茫夜空,天地为之通明,而从十到一递减的数字,则构建出一幅静谧宏大的夜景图。

诗中既有人间烟火的温暖细节,如官员归府、渔夫收工等场景,又有宇宙苍穹的浩瀚视角,如星辰璀璨、明月满乾坤等景象。

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我们仿佛能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坚定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本心的坚守。

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诗的引领下,超越尘世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去追寻那轮永恒的明月吧。#优质好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参考资料

《西游记》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韩琦一首末伏避暑诗,情景交融,满纸清凉,尾联别有深意

白居易一首很美的七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饱含人生际遇,尾联尽显从容旷达

野蜜和蜂割,岩花带蝶移:一首诗写出了叶绍翁的诗意栖居,清幽恬淡,欢喜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