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 | “福道·检心”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在福州市鼓楼区揭牌亮相!

发布时间:2025-08-15 19:25  浏览量:2

在全国生态日前夕,8月12日,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联合行政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在洪山镇玫瑰山庄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举行“福道·检心”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福建省人大代表黄蕾,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环保专家张鼎萍,鼓楼区人大代表林烽、马光锦,鼓楼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春,福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陶丹以及相关单位代表、居民群众代表等40余人参加活动。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山郊野公园考察时殷切嘱托:“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福道・检心”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紧邻贯穿福山郊野公园的福道,坐落在洪山镇玫瑰山庄半山腰的居民活动中心内。基地展板重点展示了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区检察院近十年来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实践成果;同时记录了玫瑰山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历程,并特别鸣谢了参与灾害治理及生态修复公益行动的社会组织、单位和人员名单。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福道・检心”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的诞生,缘起于鼓楼区检察院办理的玫瑰山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而该案的三个“最”,每一个都浸透着不寻常的艰辛——

第一个“最”,是时间最长。从立案到治理完成,整整历经一年,这在区检察院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是耗时最长的。区检察院先后组织或建议召开相关磋商会、技术论证会、情况通报会等15场。一次次协调、一遍遍论证,背后是无数个为推进治理而奔波的日夜。

第二个“最”,是参与最广。最高检、省检察院、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先后亲临现场指导,全国及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地灾修复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等6批共30余人次到现场督导协调,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次深入一线的“排忧解难”。跨层级、跨领域的多方联动,这份“多”得来不易。

第三个“最”,是民心最暖。治理点地处人口密集的城区,渣土车的频繁出入、机械设备运作的噪音及施工粉尘,还有交通堵塞,给周边100多户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但他们不仅毫无怨言,还主动站出来做好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筑牢了民心根基。

治理中

治理后

山体滑坡的成功治理,让参与其中的各级人大代表和周边居民群众感到无比欣慰,他们纷纷提议在治理点旁边建设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宣传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讲述“益”心为民好故事,引领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到公益守护志愿行动中来。如今基地落成,条件虽然简陋,但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公益宣传价值和普法教育意义。承办检察官在现场介绍了案件办理经过,回顾了发生在治理修复过程中的不少感人故事。一位位热心公益事业人士为山体修复、基地建设做出的贡献,引发了大家共鸣,也迎来了阵阵掌声和欢笑声,气氛十分热烈融洽。

福建省人大代表黄蕾、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春,福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陶丹为福建优胜招标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闽武长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洪山镇象山社区等3家单位的代表郑重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们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滑坡山体修复的硬仗里勇挑重担,让危岩变绿景,更带动着更多人携手守护福州最美的“福道”。

鼓楼区人大代表 林烽

有幸参与并见证这起公益诉讼案。2024年4月走访玫瑰山庄山体滑坡现场时,险情紧迫,泥沙断木环绕,居民楼岌岌可危。鼓楼区检察院迅速行动,治理需兼顾隐患消除与“福道”安全,因地处居民区、地质复杂,难度极大。检察官反复协调各方凝聚共识,持续跟进督导至完工。如今此处建成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把“险情点”变“示范点”,生动诠释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人大代表,我为检察官点赞。

社区居民 郑大姐

站在实践基地观景平台上,玫瑰山庄的新貌尽收眼底。层层加固的山体护坡上,新栽的绿植已吐露生机。以前开窗怕山崩,如今开窗见绿意,邻居们常在傍晚沿着新修的步道锻炼,十分惬意。山脚下,孩子们在安全空地上嬉戏玩耍的笑声随风传来,曾经笼罩小区的阴霾已被绿意生机驱散。感谢检察官们的不懈努力,让我们重新过上了安心的生活。

下一步,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将继续发挥场景化宣传优势,让“福道・检心”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展现新时代检察担当、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亮点品牌,助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认知度。同时,以基地为桥梁纽带,进一步畅通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热心群众的沟通协作,汇聚更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解决公益保护难题的新路径、新方法,持续巩固和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格局,“益”起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