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实践团——科技赋能非遗传承,教育点亮乡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15 18:43  浏览量:2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7月在甘肃庆阳市环县河连湾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为核心理念,构建“科技+非遗”教育体系。通过非遗体验课、红色教育、资源联动等行动,让乡村孩子感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团队联动多方资源,开展丰富课程,完成多项成果,获多家媒体报道,为乡村教育与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团队队员在北京科技大学门前合照

行前,团队精心筹备。围绕“科技非遗,智创陇原”主题,构建“科技+非遗”教育体系,设计文化启蒙、数字化展示体验与动手实践三大模块分层课程,涵盖特色手工、红色教育等多类课程,还开发10个文创初稿及非遗主题表情包,确定两部微电影拍摄脚本。资源联动上,申报3个资助项目,联动8支实践团,与陇东学院合作,联系公益基金会助力贫困生。物资筹备丰富,分工明确,为活动打下基础。

初入课堂,团队遇难题。首堂“科技非遗”课,复杂术语和PPT让孩子们茫然,课堂沉默。团队连夜调整策略,从“展示科技”转向“服务生活”。用橡皮泥教做简易司南,孩子们制作的司南转动时,眼中绽放光芒。皮影课上,孩子们用安全剪刀剪纸,借平板看经典剧目;漆扇课上,滴管滴彩漆获独特纹路,课堂响起惊叹。剪纸课上,孩子们主动提问分享,课堂从“尴尬沉默”到“小手如林”。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在洪德镇河连湾小学开展漆扇课程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在洪德镇河连湾小学开展科普课程

红色教育同样精彩。团队联合陇东学院支教队带学生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参观展区,听革命故事,红色基因悄然扎根。操场上的长征主题障碍赛,“突破封锁线”“巧渡金沙江”等关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团结奋进的红色精神,赛后欢呼雀跃,信念种子在心中萌发。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带领学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开展红色教育课程

为探寻长效路径,团队走访甘肃省博物馆和文旅厅以及庆阳剪纸与庆阳香包绣制非遗传承人,了解到数字技术对非遗保护的作用及乡村数字资源下沉、资金人才短缺等挑战,更坚定将数字化理念融入课堂的决心。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采访庆阳香包绣制非遗传承人

实践过半,成果丰硕。教育上,非遗体验课产出超百件作品,家访超20名学生并调整课程,建“科技非遗”数字档案体系。校地联动深化,北科大导师实地考察,决定资助并建长期帮扶机制。宣传方面,六大平台发推文视频超90篇,总浏览量超3万,获八家媒体报道;非遗文创设计进程过半,已出版一部表情包贴纸;两部微电影制作也接近尾声。

支教是双向成长。队员教孩子用科技认知非遗,孩子用童心启发队员;队员带孩子触摸历史,孩子让队员懂坚守。如今,实践团仍在前行,撒的文化自信与信念火种,终将在黄土高原绽放希望。

团队队员在河连湾小学门口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