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可以,我打游戏不行?”暑假家庭大战升级,“10后”为什么如此热爱电子产品?

发布时间:2025-08-15 20:23  浏览量: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暑假过半,一场关于电子产品的“隐形战争”在无数家庭上演。

此前,潮新闻的报道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

“一收手机就上演生死离别!”“写作业愁眉苦脸打哈欠,一玩手机两眼放光!”“孩子为了iPad五天没有和我说话了!”……

这场拉锯战中,孩子们究竟在想什么?

孩子们为何热爱电子产品?他们在玩什么?又如何看待家长的严防死守?

我们走进两个“10后”的数字世界,发现事情远比“沉迷”复杂得多。

在这些数字原住民眼中,电子产品既是社交护照,也是梦想窗口,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通道。

当大人们还在讨论“该不该给”时,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探索着人与科技共处的新边界,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数字时代的成长必修课。

初二男生程宇

游戏世界与成长困惑

“兴趣班的楼梯上,几个同学在打闹,互相拍照,我只能贴着墙从他们旁边过去。”聊起这个场景,初二男生程宇(化名)的声音低了几分。他记得“贴墙走过去”的尴尬,这个兴趣班的同学几乎人手一台设备。这种“异类感”像一根刺,扎在他的青春期社交圈里。

父母并非买不起电子产品,而是担心他“控制不好”。程宇理解这份顾虑,但依然郁闷:“特别是外出时,等车或者地铁里,看到大人、小孩都在玩手机。我回家后,爸妈也是手机、电脑不离手。”程宇感觉到了无处不在的社交压力,声音里都是委屈:“我爸除了睡觉、上班,所有时间都在看电子产品,iPad和电脑都是最新款,还有两个手机,而我就只能眼巴巴看着他玩。”

“他们说,地铁里别人都看手机,如果就你看书,多厉害!”他尝试过接受建议,但很快发现,在一个人人刷屏的环境里捧着一本书,感觉“自己就像穿越来的原始人”。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让这个敏感的青春期男生更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他们说的话都像哄小孩,可我已经长大了。好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手机,我跟爸妈提了好几次,他们都用各种理由拒绝了。”他和爸妈吵过,也哭过,爸妈似乎也动摇过,最终还是用一句话“等你上高中了再说”作为结束。

在爸妈对于电子产品的严格时间管理下,暑假里,程宇每天能使用家里的旧iPad半小时。这宝贵的半小时,他精打细算地分配给了三件事:看视频、玩游戏、和同学聊天。他坦言,用电子产品,除了放松娱乐,另一个目的就是维系自己的社交圈。“同学都在玩这些游戏,不会玩的话,聊天都插不上话。”程宇很清楚,游戏就是男生们的“社交货币”。

程宇最喜欢的是一款反战主题的游戏。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学会了谨慎行事、权衡利弊,甚至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比如听到脚步声要立刻隐蔽,选装备得权衡存储空间和价值。人生也可能突然失去一切,但剩下的唯一一个武器,可以给你重新开始的勇气。”

“刷视频不是漫无目的。我对球鞋很感兴趣,所以会看几位资深博主的分享测评。也会看游戏的视频,学习别人怎么打,毕竟我也想打得好一点。”他表示,在虚拟世界中,亲自操控角色的沉浸感,也让他有了很多成就感。

“爸妈总觉得我一碰手机就会变成网瘾少年。”程宇翻了个白眼,“其实我比他们还担心眼睛会瞎!我爸用电脑、手机久了后,眼睛和颈椎都有问题,我更想健康地玩久一点!”这种矛盾的心理,让程宇在“电子争夺战”中不断和爸妈谈判,从最初的默默接受父母的要求,到现在能理性地和父母商量使用时间。

程宇说,自己希望爸妈明白:“他们最担心的游戏,不全是坏的,它有故事、有策略,甚至能交朋友。我看的视频都是比较有营养的长视频,不光好玩,也能学到东西。”他自己清楚界限在哪里,不会为游戏“氪金”,也会跳过无关视频节省时间,虽然“有时候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想多玩会儿”。

这场“电子设备大战”没有真正的赢家,但程宇和父母正在寻找平衡点。

他说:“如果爸妈把健康顾虑讲清楚,而不是强制我不准做着做那,我会更接受。”

理解和信任,比单纯的禁止更能帮助一个少年成长。程宇相信,只要和爸妈好好沟通,总能找到大家都满意的“和平方案”。

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只要让爸妈看到我能管住自己,说不定哪天就能拥有自己的手机了。”

六年级女生肖倩

“美丽世界”的诱惑还是职业启蒙

“妈妈在厨房炒菜的时候,油烟机声音特别大。”六年级的肖倩(化名)眨着眼睛,分享着她的小秘密,“这时候我拿她手机看会儿视频,她根本注意不到。”这个12岁女孩露出狡黠的笑容。

暑假过半,肖倩的“手机游击战”每天都在上演。她没有自己的手机,除了在爸妈规定的时间每天用45分钟电子产品外,只能想方设法“蹭”妈妈的手机用。

“爸爸很凶,不敢拿他手机。”肖倩压低声音,“但妈妈没注意的时候可以用一会儿。”

这些“碎片时间”被肖倩安排得明明白白:坐车时爸爸开车,妈妈会和他聊天,不用手机;做饭时妈妈腾不出手;还有妈妈上厕所、洗澡、吹头发的几分钟也可以用上……零碎加起来,每天能有近一小时。

“看几个穿搭视频,学点化妆技巧,时间过得特别快!”和男生不同,肖倩用手机不玩游戏,除了和好朋友聊天,主要的时间用在刷社交软件,小红书和微博,是她用的最多的两个。

肖倩最迷几位时尚博主。最让她向往的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姐姐,分享的穿搭、化妆、摄影和旅游视频让她看得入迷。“我也想像她那样,全世界到处跑,拍美美的照片。”肖倩的眼睛闪闪发亮。还有一位理工科出身的博主,转型做时尚内容后大获成功;有一位高中生博主,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拍得像偶像剧。

“她们都好厉害,有几十万、上百万粉丝。”肖倩的语气充满羡慕。

“为什么不能把做博主当成正经工作?”这个疑问,成了她和妈妈之间最大的分歧。肖倩现在的理想就是长大后也成为一个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打扮心得。

“妈妈总说要我好好学习,将来找份‘正经工作’。她眼中的正经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在肖倩看来,和粉丝分享化妆品测评,传授化妆、搭配技巧的博主“让别人开心,学到东西,给别人带来美”,一样很有成就感。最让她不解的是,妈妈对那些辞去“正经工作”专职做博主的人特别不认可。“妈妈说她们是不务正业,可我觉得能把爱好变成工作,还有那么多粉丝喜欢,多棒啊!”

母女价值观的冲突,在肖倩开始对化妆产生兴趣后,愈演愈烈。

一次,她用妈妈的化妆品练习,被逮个正着。

“妈妈气得骂我,说小学生化妆太早,会分散学习精力。”肖倩很不服气,“我只是假期在家里跟着视频练习啊,上学又不化妆,而且不出门,只是练手,为什么就不可以!看美妆视频也是一种学习啊,那些博主懂得可多了。”

学习确实是肖倩的痛点。“做题太无聊了。”她坦言,自己一度觉得“厌学”了,“我和读大学的表姐聊过。她还是比较能理解我的。她说我不是真的厌学,因为我对穿搭、化妆这些学得可认真了。”肖倩甚至做了笔记,把不同博主的化妆技巧都记了下来。

“我妈也会化妆,但是技术不怎么样,有时候我会和她聊我看到的化妆技巧。她虽然夸我厉害,但更多是提醒我多拿时间放在学习上,不要把心弄野了。”

她也尝试问妈妈:“如果我以后做时尚博主,你会支持吗?”

妈妈的回答没好气:“先把书读好,这些以后再说。”

“可那些成功的博主也都是大学、研究生毕业啊!有一些还是学霸。”肖倩反驳。

谈话不欢而散,但肖倩并没有放弃。

“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肖倩叹了口气,“但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