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向未来 ——太原做好“两山”答卷支撑高质量发展(下)

发布时间:2025-08-15 20:38  浏览量:2

绿水青山间, 太原留下追寻和谐共生的足迹,每一步都满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每一步都在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年复一年,攻坚克难,拼搏创新。从生态修复到发展方式转变,太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奋力书写“两山”答卷,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管仲在春秋时期就有这样的论断。生态修复重构,不仅恢复了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太原持续推动生态“颜值”向经济“产值”变现。

太原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在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过程中,太原开展“百场带千村”行动,国有林场开展场村合作,为村民提供4900多人次就业机会,带动增收633万元。古交市大果榛子产业园、娄烦县天池店生态园等种植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累计帮助近千农户每年增收1万余元。科学统筹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生态发展的一大课题。太原林地面积553.62万亩,集体林地面积395.86万亩。太原鼓励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娄烦县、阳曲县60余家造林专业合作社推行以“合作社+林农”“企业+村集体+林农”模式;积极支持林草产业发展,在娄烦县开展林草产业发展试点,促进传统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太原林草产业总产值增幅为7.03%。

炎炎夏日,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打出清凉牌,举办“万人泼水节”吸引游客。泼水节现场,游客们尽情嬉戏,水花飞溅引来欢声笑语。7月11日活动开始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蒙山景区开启暑期清凉夜游季,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溪水潺潺流淌,游客乐享丝丝凉意。景区日均接待游客四五千人,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游客接待量突破历史同期峰值。

这两处景区都处在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西山示范区2017年成立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山”资源转化的路径越走越宽,成色越来越足。2023年,西山示范区发展生态修复、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等产业,推进实施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87亿余元。获得“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示范区”称号,西山示范区实至名归。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的2024年“气候康养旅居地”榜单上,西山示范区名列其中。这不仅为西山示范区再添殊荣,也是对其生态建设成果的肯定。西山示范区实现了从荒山到金山银山的巨大转变,为山西乃至全国提供了一个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时序更替,岁物丰成。绿水青山带来的自然财富在太原不断增长,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正源源不断地显现出来。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太原立足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实际,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全市加快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一电、二电、太钢等企业完成重点限期治理工程;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抓好循环经济试点;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引导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工艺,树立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随后的5年时间里,太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有效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淘汰460户企业的落后产能,对148户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强制性能源审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7%;开工重点节能项目150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太原成为国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业转型取得新进展,煤矿数量由130座减到53座,非煤矿山数量由221座压减到97座。太原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标达到185.3,比“十五”末提高44.9。

“十三五”时期,太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连续三年投入1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新增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5亿元新动能发展资金,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7年的321家增加到8726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380家增加到2132家。

在“十四五”规划中,太原确定了“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新常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目标。太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上取得了成效。2023年12月,太原捧回“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牌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太原加快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向效而行。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定位,太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持续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碳达峰试点建设;优化产业、交通、能源等结构,加大清洁能源供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倡导绿色生活,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太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越来越美的外在形象”与“越来越好的内在气质”相得益彰。

20年弹指一挥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太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新境界,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面向未来,太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蹚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并州新闻‬ 记者 何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