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天要塌了,京东外卖血亏百亿,行业震惊

发布时间:2025-08-15 21:51  浏览量:2

刘强东为外卖大战买单了,这代价确实有点大。

京东最新财报出炉

外卖等新业务亏损148亿

外卖大战告一段落后,京东率先交卷了。

8月15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而财报的成绩堪称“割裂”。

一方面,营收强势增长,总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 ,一举刷新了近三年来京东在同比增速上的记录,也创下京东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

但另一方面,净利润大幅降低。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51%,几乎腰斩。 集团整体经营利润亏损近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05亿元,原本百亿级的单季盈利被抵消。

图源:富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 “增收不增利” 的局面,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外卖等新业务的“拖累”。

从京东的财报来看,京东把业务分为三大板块—— 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和新业务 (包括京东外卖、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

在这一季度,京东零售和京东物流均实现显著增长,而新业务的营收从去年同期的约46亿元 暴涨至近139亿元。

但同时,该板块的营业成本和经营费用也大幅拉升,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急剧扩大至148亿元。

图源: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显然,京东外卖是影响该板块数据的主要变量。

4月11日,京东对外卖投入百亿补贴,大力加码品质外卖。

之后,随着刘强东的亲自下场,京东外卖高举高打,迅速扩充全职骑手的队伍, 截至二季度末全职骑手规模已突破15万人。 同时,京东逐渐铺开为骑手缴纳社保的相关事宜,进一步推高成本。

图源:微博

京东财报也显示,京东集团二季度的履约、营销、研发、一般及行政开支均同比增长, 其中营销开支高达270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19亿元大幅增长127.6% ,营销费用率也从去年同期的4.1%升至7.6%。 主要是用于新业务计划的促销支出增加。

总的来说,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烧钱”行为是促使这次集团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巨大的支出也对集团的现金流造成影响,京东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2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96亿元大幅下滑55%。

可以说,京东几乎是把京东零售和京东物流创造的巨额利润,都补贴到了外卖和其他新业务上,可见其决心和魄力之大。

话又说回来,按照之前外卖大战那如火如荼的架势,京东会出现巨大亏损其实情有可原, 市场对此也早有预期。

不过,如今这一亏损数字确 实还是有些惊人。这或许意味着,市场也需要重新评估阿里和美团在外卖大战上的投入及会造 成的影响。

不挣钱的外卖,京东为什么还要做?

众所周知, 财报是一个企业的晴雨表 ,和企业各方面的表现息息相关。

在这一个季度,除了电商最重要的大促之一 618 外,京东还主动出击,在外卖、酒旅等多个领域展开布局。 4 月下旬,创始人刘强东不惜亲自下场送外卖,之后也多次在公众面前活跃。

图源:微博

这一番大规模的扩张动作,为京东吸引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大量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京东在刘强东的率领下重新焕发活力的表现,但也有人质疑京东 “到处掺和”“赚钱的样样做,又样样不精通”等。

京东这些频繁的动作,到底是出于什么考量?底气又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份刚出炉的财报中一探究竟。

数据显示, 京东最核心 的 零售业务 本季度 营收 约 为 3101 亿元,对该公司整体贡献达到 87% ;经营利润 139 亿元, 填补 了新业务带来 的 亏损。

京东物流 的造血能力也继续提升,上半年的营收已经达到 985.3 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 33.4 亿元, 这意味着京东供应链优势的进一步提升。

图源:京东黑板报 京东物流成绩

可见,正是核心业务的稳步增长,为京东押注外卖等新业务提供了底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零售业务之所以增长显著,除了自身在战略和实力上的提升外,也受到了国补这股东风的影响。

京东是国补的最大受益者,这早就是市场共识。

一方面,京东的自营体系完善,供应链体系和线下运营能力较强,能更快地承接、落实国补;另一方面,京东在 3C 数码、家电等品类上拥有极高的用户心智,与国补重点覆盖的品类契合度较高。

但国补不可能永远存在。如果京东一直吃老本,当国补的潮水退去,就难免会陷入搁浅的困境 。

在这种情况下,京东在持续提升核心品类市占率的同时,还决定猛攻外卖等新业务,或许是想在有限的红利期内,趁着自己最能腾得出手的时候,去拓展新的增量市场。

而且,从京东具体的布局来看,很多看似突然加码的行业,如外卖、酒旅、医美、汽车等,都并不是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早有筹谋,目标也指向供应链的进一步深化。 这进一步提高了京东的胜算。

以外卖业务为例,虽然目前亏损较大,但外卖本来就是一门苦生意, 打造一套可长期运转的供给履约系统 并非易事。就连作为龙头玩家的 美团 , 财报 也曾长期承 压 。

因此,相比于短期内的盈不盈利,京东更加看重的或许是长期上的 “值不值得”。

在评价 京东外卖 的成果之前 , 我们也先要确定 它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

从京东 CEO 许冉的表态来看, 在京东方面看来,京东外卖其实已经达成了初期的战略目标。

她表示: “二季度,京东平台的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以及用户购买频次等均取得显着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核心京东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持续发展势头。京东外卖业务也取得健康发展,不仅在订单量增长、商家数量扩大、全职骑手招聘等方面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与京东零售以及其他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

简单来说,京东外卖不仅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还初步完成了为主站引流、提高用户活跃度,并将其转化为电商购买率的功能。

正如刘强东 此前在一场分享会上 说的,长远来看, 投入很大成本做京东外卖是划算的。 因为 在京东买餐饮外卖的消费者中有 40% 的人会交叉去买京东的电商产品, “ 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 。

值得一提的是,在 7 月份,美团外卖和淘宝闪购高举战旗,以“疯狂星期六”为支点激烈厮杀之际,京东在外卖市场的声量却小了许多。其突然的沉寂还一度让行业有些不适应。

如今来看,这或许是京东在调整自己的节奏。 毕竟,在其外卖业务羽翼尚未丰满的情况下,贸然选择砸钱硬碰硬很可能会遭到反噬。

此外,无论 “ 0 元购”的补贴要有商家承受多少,都会对商家利润和长期的品牌价值造成影响,这并不符合京东一直以来传达的关注合作伙伴利益的理念。

近日,随着外卖大战进入冷静期,京东集团 CEO 许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访谈时,就“外卖大战”“恶意补贴”和京东的角色明确表态。

许冉表示,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低质低价的竞争能给行业带来长期价值。京东虽然是外卖行业主要平台之一,但并未参与,我们不做没有长期价值的事。 我们的补贴力度是平稳的,没有参与冲单行为,补贴策略也更精准,希望把钱投在用户真正有需求的品类上。”

日前 , 按照既定规划, 京东还 推出了自己的品质餐饮制作平台 “ 七鲜小厨 ”—— 这同样是京东供应链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图源:京东黑板报

由此看来, 京东 在外卖上的步伐并非没有章法。而是目标明确、胸有成竹,并且 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

互联网下半场,巨头纷纷“背水一战”

总的来说,京东这段时间以来的大规模扩张,其实是有战略地在围绕供应链布局, 有准备地牺牲短期利润,以服务于长期发展。

而这种惊人的魄力来自于灵魂人物刘强东的亲自坐镇,也是迫于行业在存量时代的激烈竞争。

不得不承认,指挥官上前线对士气的提振效果太大了。不然 “身先士卒”这个成语也不会成为那么多历史或演义里的美谈。

但换句话来说,当 曾经放手大权、隐身幕后的一些互联网大佬 重新开始活跃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这个存量时代,互联网的竞争之激烈已经到了巨头们不得不放手一搏,甚至背水一战的时刻。

马云曾经说过: “坏的时候,是容易诞生了不起企业的时候。顺风的时候谁都跑得快,逆风的时候依然能跑,这才是好。”

这句话放在如今的背景下,依旧无比应景。

近年来,我们见到不少巨头都拿出了近乎 “二次创业” 的激情,在即时零售、 AI 、机器人等各自看好的领域豪掷千金。

其中也不乏有像京东这样,牺牲短期利润来换取长期能力的玩家。

而在主编看来,正如 “道阻且长”的后一句是“行则将至”, 虽然穿越周期的道路艰难险阻又漫长,但只要方向正确、坚持行走,最终总能有机会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