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非遗:坠剧(内黄县)

发布时间:2025-08-15 21:48  浏览量:2

坠剧是在河南坠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由一人叙述说唱,变为多人分角色装扮表演,增加了鼓、钹、镲、云板等伴奏乐器,借鉴了其他剧种的表演动作,故名坠剧。坠剧盛行于鹿邑、亳州、郸城一带并迅速传到商丘、柘城、沈丘、淮阳等地。至20世纪40年代流布范围更广,不仅豫东、豫北,河北、安徽都有了坠剧的演出。坠剧的主弦是坠胡,音域较宽。坠剧高拉低唱的特点俗称“老少配”,即调门定的高,高棚演出一般定E调弦,演员用大本嗓演唱,闪板起唱,活动音域多在中音区,男唱腔高昂、洪亮,女唱腔婉转、动听。演唱保留了河南坠子以字带韵的特点,每一句唱腔的唱词都是连贯的,一字一板地吐完词再甩腔。

坠剧的剧目基本由河南坠子和大鼓书等曲种的中长篇大书改编而成,如《大宋金鸠记》《回龙传》《大红袍》《小红袍》《小包公》《张廷秀私访》等。

2015年,坠剧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