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日记丨生活垃圾“七十二变”!绿色工厂以新技术“点废成金”

发布时间:2025-08-15 22:31  浏览量:2

编者按:

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上游新闻记者推出《活力中国调研日记》系列报道,及时捕捉呈现调研采访中发现的有益经验、有效做法和亮点成就,充分展示重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生动实践。

参观三峰御临环保发电厂。

8月15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走进渝北区三峰御临环保发电厂,在这个日处理3500吨生活垃圾的“魔法工厂”里,亲眼见证了生活垃圾如何通过全球领先技术实现“七十二变”——从浇花、发电、供热到制砖、建材、铺路,这座现代化工厂正在重新定义“垃圾”的价值。

“轰……”随着巨型抓斗的又一次落下,重达15吨的生活垃圾在储坑中扬起轻微尘埃。三个抓夹如同科幻电影中的机械手臂,在存储量达3万吨的垃圾储坑中有序作业。“这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在给垃圾‘脱水瘦身’。”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技术设备部部长李旭田的解释让采访团兴致勃勃地凑近了观察窗。原来,这些“钢铁巨人”每次抓放都在进行物理脱水,将垃圾热值提升30%以上,为后续发电奠定基础。记者注意到,整个卸料大厅采用全封闭设计,新风系统持续保持负压状态,完全隔绝了异味。

处理生活垃圾。

“我们垃圾场主要处理的是渝北区、江北区和两江新区的家庭生活垃圾,每天处理量大概有3500吨。”李旭田说:“刚刚大家看到的步骤是堆料,通过垃圾夹不断堆放,用物理的方式把垃圾里面的水分滤干。垃圾变干以后,热值会提高,它的发电量也会提高。”

穿过布满管廊的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焚烧炉内850℃的高温画面。垃圾经过干燥、燃烧、燃烬三段式炉排,最终转化为三种“宝藏”:热能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组,烟气经过七道净化工序达到欧盟标准,就连焚烧后的炉渣也能制成环保砖。令人惊叹的是,厂区烟囱79米高处竟藏着一家网红咖啡厅。记者在此品尝咖啡时,透过落地窗远眺长江美景,完全感受不到脚下是垃圾处理设施。

参观三峰御临环保发电厂。

“一爪就是15吨垃圾,这视觉冲击太震撼了。”光明日报记者王鲁婧在参观时连连按下快门,“今天在厂区了解后,也让我们感受到重庆在环保发电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

目前,三峰环境已在全国16个省市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7个,每天处理垃圾6.1万吨;技术及装备已应用于全球10个国家、260个项目、419条焚烧线,每天处理垃圾量超过23万吨。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处理垃圾超1.24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36万吨、为地球新栽树木14.8亿棵,累计提供绿色电力445亿度。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 实习生 魏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