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蒋介石是一个失败的Man?看完他的早年经历就明白了
发布时间:2025-08-15 23:04 浏览量:2
网上最近有人聊蒋介石,说他“深情”、“其实挺厉害,都是手下坑他”。
这话听着新鲜吧?反正我是有点懵。
想想他干的那些事儿,尤其河南的朋友们,估计第一个不答应。
咱今天不吵吵,就聊聊他小时候到年轻那会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用现在的话说,他的人生开场,真有点“魔童降世”的意思!
1887年10月,浙江奉化溪口镇,盐商蒋家添了个男丁,就是后来的蒋介石。
他家可不是普通卖盐的,是有政府特许经营权的“盐业大亨”,在地方上相当有钱。
蒋介石生在这样的富贵窝里,从小就被惯得有点“无法无天”。
周围的小孩没一个敢惹他,为啥?因为他家太有钱有势了,他欺负别人,别人家大人也不敢吭声。
这孩子胆子特别大,啥都敢干,尤其跟“水”好像八字不合。
有次在小河边玩,突然山洪来了,差点把他冲走
还有一回冬天,他好奇水缸里结的薄冰,伸脑袋进去捞,结果一头栽进缸里,要不是家里人发现得快,小命就交代了。
这种玩命的“极限运动”,可把他爹妈吓得不轻。
家里一看,这不行啊,太野了!
才5岁,就赶紧把他送进私塾,指望先生用圣贤书把他教乖点。
这一读就是十来年。
可就在他读书期间,家里出大事了——他爹去世了。
家里顶梁柱一倒,日子就不好过了,还被乡里那些有势力的人欺负,多收钱粮。
家里穷了,可蒋介石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一点没变。
他妈妈王采玉愁坏了:家里没钱了,儿子还这么不省心,以后可咋办?
那时候的人觉得,男人结了婚有孩子,心就定了。
于是,在蒋介石才14岁的时候,他妈妈就做主给他娶了个19岁的媳妇,叫毛福梅。
心想:有老婆管着,总该收收心了吧?
刚结婚那会儿,蒋介石确实安分了一阵子。
但好景不长,“野”性难改。
加上他总想着出去读书见世面,就把新媳妇留在老家,自己跑出去了。
他妈妈一看,老婆也管不住,干脆换个法子:送他去新式学堂!
1903年,蒋介石进了奉化县城的新学堂。
这个决定还真做对了。
学堂里有个老师叫顾清廉,学问好,思想也新。
他不仅教老一套的书本,还经常跟学生们讲国家大事,讲当时闹得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蒋介石就是在这里,第一次听说了孙中山的名字,知道了“革命”是要推翻清朝,建立新国家。
小伙子一听,热血沸腾!
1906年,19岁的蒋介石在日记里激动地写:听说孙文先生是革命领袖,太崇拜了,真想马上见到他!
他特别想去日本留学,因为好多革命者都在日本活动。
但问题来了:家里被欺负得挺穷,哪有钱供他出国?
正在发愁,机会来了:清政府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招生,说成绩好的能公费去日本留学!
蒋介石脑子灵,一考就考上了,拿到了去日本的资格。
可他那暴脾气,差点把好事搅黄了。
有次上课,一个日本教官拿着块土坷垃说:“这里面能住四万万个小虫子,就像你们中国人一样!”这话侮辱性太强了。
蒋介石“噌”地就火了,冲上讲台,把土块掰成八瓣,怼回去:“你们日本五千万人,是不是也像虫子住在这八分之一里?”
日本教官气得要开除他,说他“革命党”。
幸好学校领导觉得是教官先侮辱人,没处分蒋介石。
1907年,蒋介石终于到了日本,进了东京的振武学校学炮兵。
没想到,日本的军校规矩特别严,等级森严得吓人。
高年级的学生就是“爹”,低年级的得像“仆人”一样伺候着。
稍微不听话,耳光就扇过来了。
蒋介石心高气傲,哪受得了这个?
结果成了挨打挨骂的常客,同学关系也处不好,有点孤零零的。
这三年,他可没少吃苦头。
1910年底,蒋介石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日本高田的陆军部队当实习军官。
他以为苦日子到头了?错!军营里更惨。
高年级学生的欺负照样有,还得干最脏最累的活,像大冬天给马刷毛之类的。
在本州岛那个冷啊,这段日子成了蒋介石一辈子最深刻的“苦”记忆。
后来他当了“大人物”,还总提起这段。
日子苦归苦,但蒋介石在这里找到了精神支柱。
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革命组织),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加入了。
同盟会
他们喊的口号,让蒋介石听得心潮澎湃。
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好大哥——陈其美。
两人脾气相投,拜了把兄弟。
在陈其美介绍下,蒋介石也加入了同盟会,成了革命党的一员。
1911年10月,惊天动地的消息传来:武昌起义了!
革命军打响了推翻清朝的第一枪。
蒋介石一听,热血上头,实习军官也不当了,立刻偷偷跑回中国,要参加革命!
同年11月3日,杭州的革命党人也起义了。
蒋介石被任命为“敢死队”队长,带着一百多号不怕死的兄弟,直冲浙江巡抚(相当于省长)的衙门。
清兵根本没心思打,一下子就垮了,巡抚被抓。
蒋介石因为打仗勇敢,立了功,被上海的革命军领导提拔当了团长(第五团团长)。
这下,他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扒拉完老蒋早年的这些事儿,感觉他就像个“矛盾综合体”。
你说他坏吧,年轻时确实敢为革命拼命
你说他好吧,那性格里的霸道和对权力的执着,后来确实害苦了很多人。
蒋介石的早年,算是给他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不少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