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开始发生,及时用药很关键,用好4类药可高效防治

发布时间:2025-08-16 00:52  浏览量:2

这几天,花生种植区很多种植户反馈,自家种植的花生茎基部出现白毛,这是典型的花生白绢病,需要及时防治,否则可能会蔓延引起花生成片死亡,影响产量。那么花生白绢病的防治该用什么药呢?有四类药可以考虑!

噻呋酰胺是防治花生白绢病最常用的药剂,它有很强的内吸杀菌效果,这是它防花生白绢病的最大优势,因为白绢病多发生在花生茎基部,打药时很难喷到发病部位,所以选择优秀的内吸性杀菌剂就很重要了。

我们在使用噻呋酰胺防治花生白绢病时,苗期预防,选择24%的噻呋酰胺30克每亩地;而目前这种已经大发生的情况,因为田间植株密度大,不容易喷透,所以建议24%的噻呋酰胺最少50克一桶水(40斤),发生越严重,用量越大,用到100克一亩地也是安全的。

丙硫菌唑也是为数不多的登记在花生白绢病防治方向的药剂,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来实现灭菌,有不错的内吸效果,属于目前市面上比较新的杀菌剂,适用于花生生长后期白绢病的防治。

单独使用丙硫菌唑防治已经出现的花生白绢病,建议最少使用30%的丙硫菌唑40毫升一桶水(40斤)。

嘧菌酯为什么可以考虑用作白绢病的防治?主要的原因是它有不错的内吸活性,可以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通过抑制病菌体内线粒体的活动来达到杀菌效果,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治疗效果好且成本不高的杀菌剂!

单独使用嘧菌酯防治已经发生的花生白绢病,建议选择25%的嘧菌酯,40-50ml兑水30-40斤喷雾。

氟啶胺这个杀菌剂虽然没有登记花生白绢病,但是它的效果也是可以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菌体内线粒体的活动,使其不能为病菌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有一定的内吸活性(偏弱),灭菌速度相较于噻呋酰胺、丙硫菌唑要快一些,但是成本偏高。

实际使用时,50%的氟啶胺建议50ml兑水30-40斤喷雾,一定要打匀打透,这个成分一般不建议单用,复配噻呋酰胺等效果更好。

在进行花生白绢病防治时,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已经得病的花生植株,即使病治住,这个植株也不会恢复了,甚至依然会继续死亡,我们用药的目的是,打掉白白绢病菌的菌丝,使其不能蔓延扩展,进而保住正常植株。在用药时有一些问题,我们还是要注意的:

1.首先药剂的选择,要以内吸性杀菌剂为核心,建议以上面推荐的4类药为主体,进行互相搭配,它们的成本都不高,其他种类的药剂可以看情况添加。

2.防白绢病必须打匀打透,每亩地的用水量建议为两桶,这样才能使药液充分的接触植株。

3.用药时间选择也很关键,打其他种类的药,很多农资店可能都建议要避开有露水的时间点,但是针对白绢病,小编更建议,在有露水的情况下打,露水会裹带着药剂掉落在茎基部,而病菌恰恰就在这个部位,能增加杀菌效果。所以一般建议在早上7点以前,下午7点以后打药会更好。高温时间点打药,药液都被蒸发了,效果肯定不太理想。

4.这两天网上有人说用氯溴异氰尿酸打白绢病效果也行,这个说法理论上是对的,但是实际上却有差距,小编不建议使用这个药剂,氯溴异氰尿酸确实可以快速打掉白毛,但前提是要充分接触病菌,这几乎都不能做到,而它又没有内吸作用,且混配性差,所以真正用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如果你的花生地有白绢病的出现,建议考虑使用以上四类成分进行科学搭配防治,只要白绢病不继续扩展,那就说明你治住这个病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