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吃一碗续面后续:账单曝光,4菜1面61元,老板更多黑幕被扒出
发布时间:2025-08-16 01:42 浏览量:2
8月14日,郑州一饸饹面馆老板拍视频曝光店内就餐的“一家7口”。
这家人只点了一碗面,却多次要求加面,前两次老板都答应了,第三次被拒绝后,女子转身就在网上给了店铺一个差评。老板对此十分气愤,将事情经过发到网上,希望网友评评理。
可老板怎么也没料到,这波流量最终竟反噬到了自己头上。
事情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家面馆,当天店主手里攥着一张消费小票,另一只手举着手机录视频,情绪激动地对着镜头喊道:
“大家快来看看!2个大人5个孩子7个人,进店以后只点了一碗饸烙面,反而又要了2次续面,结果第三次被拒绝了,反而在平台上给了差评!”
被两位女子的做法气得火冒三丈,早已把“顾客是上帝”的规矩抛在脑后,直接当面怒斥她们。若不是顾及对方是女人和孩子,他恐怕连动手的心都有了。
他强调,自己开面馆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开善堂做慈善。店里虽有规定——顾客只要不浪费,点一份面就能免费加面,直到吃饱为止
可是这一家七口进店后,只点了一碗面,吃完便不断要求加面。老板前两次还答应了,但到了第三次时拒绝,说明续面是给单人提供的福利,并不是让全家靠一份面无限续。
女子被拒后立刻给了差评,这让老板十分恼火,双方沟通无果,老板便拍下视频,将事情经过发到网上,并出示顾客的消费小票,想让网友评评理。
视频发布后,不少网友看完都替老板鸣不平,认为老板已经够宽容了——能让顾客免费续面三次,在当下餐饮行业中已属难得的好心。
可这家七口人偏偏只花一碗面的钱,就想无限加面吃到饱,这属实是有点扣了。
很快大部分网友都开始指责这家人,有人讽刺女子拿着六七千元的手机,却连给孩子多点一碗面的钱都舍不得;也有人直言这是赤裸裸的白嫖,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能这么厚颜无耻。
甚至几个孩子也被波及,有网友注意到视频里一名六七岁的男孩坐在凳子上还把脚翘起来,感叹这种行为“太没家教”。
不过也有眼尖的网友很快站出来,劝大家不要盲目跟风网暴。他们从老板晒出的消费小票、女子的差评内容里,看出了话术上的“猫腻”,甚至还顺藤摸瓜扒出了老板曾有过将顾客录像不打码就随意上传的黑历史。
老板虽然一再强调这一家七口只点了一碗面,但从他手里那张明显偏长的小票,以及女子桌上摆放的餐具来看,她们显然还有其他消费。
另外与老板最初在视频中宣称的“只点一碗面、续面两次自己也没计较”不同,女子当场写下的差评中其实透露了一个细节。难怪老板刚开始吐槽她们时,女子的表情格外激动,似乎随时准备反驳。
首先女子并非只点了一碗面,而且在第二次去续面时,老板就已把孩子凶哭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第三次续面”。第三次她只是想就老板的态度进行沟通,没想到却遭到老板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还特意拿着摄像设备,用颠倒黑白的说法,把他们一家老小未经打码地挂到网上。
好在女子全程保持冷静,见老板行为过分,直接选择报警。记者调查后也发现,孩子的数量并非老板所称的5个,而是3个大人加4个孩子。
为博取关注,老板在细节上可谓用尽手段,更夸张的是,他在发视频时刻意不提顾客还点了其他菜品。
当事女子表示,他们不仅点了面,还包括一斤售价39.8元的羊排、19.89元的羊肉串、一份涮毛肚和两份精品凉菜,总消费为140.58元。
为证明此事,她晒出了付款记录,包括店内实付的61元及线上支付记录,加起来确实是140多元。
面对这些事实,老板解释称:
“她不是一次性点的!我是老板,不收银,而且不管花多少钱,点一碗面去免费加面的事实不可否认。”
更离谱的是,这位老板的黑历史也被网友扒出,早就是“玩文字游戏坑钱”的老手。
之前就他曾借着自己在网上的小流量收徒,号称888元“包教包会”,结果只教下面条,学配方还得再交3000元,当时闹得不小。
除此之外,这家店的老板还曾拖欠员工工资,最终被员工告到人社局。
这家饸烙面馆的老板没料到,网络是有记忆的,并不是谁拍了视频谁就占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黑料”会被网友再次翻出来。
如今因为“七个人一碗面”的事件,他再次登上新闻热搜,却遭到流量反噬。许多网友一看到他,就立刻想起当年的“888元收徒”风波,还有不少本地网友直言,这位老板在当地的口碑一直不怎么样。
有网友翻看这家饸烙面馆的评价,发现差评竟有七百多条,还找到一条四月份的评论:一位单人顾客续面时,同样被老板骂过。
在警方介入调解后,双方已达成和解,老板承认录视频发网上对孩子造成了影响,并表示歉意,同时明确续面规则依旧为“一人一碗,可无限续面”。
视频发布后,舆论几乎一致站在女子一边,普遍认为老板的致歉缺乏诚意。网友在店铺账号下批评其“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指出所谓“顾客占便宜”更像是提前设计好的引流剧本——恰好遇到带娃的妈妈,恰好拍下视频并进行网曝,流量操作得清清楚楚。
如今实体生意难做,各行各业尝试用直播等新方式引流并不稀奇,但方法可以多样,底线却不能突破。将普通顾客,尤其是孩子,当作博眼球的工具,这样的“热度”不仅站不住脚,还会损害商家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