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彭支书”直播了吗
发布时间:2025-08-16 08:02 浏览量:2
“这五年,我们村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我们的彭书记。”村民彭来平笑呵呵地说道。从大都市职业经理人到“空心村”村支书,从为乡亲们直播卖山货到带领乡亲们发展村集体经济……金溪县何源镇彭家村党总支书记彭徇龙到底做了啥?又给村里带来了啥变化?
荒芜地萌发“致富芽”
2021年,在当地村民的再三邀请下,彭徇龙放弃在苏州、杭州的事业,毅然回归家乡,投身乡村建设,他说“家乡百姓需要我”。
“产业旺则乡村兴,这是我回村后最坚定的想法。”彭徇龙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命脉。他自筹资金创办服装厂,稳定运营后将其移交村办公司管理,一举解决了30余名村民的就业难题。
2022年,村民种粮积极性下滑,他连夜赶往邻村取经,回来后带着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推动1200亩农田集约化流转,引入专业的种子合作社,建成现代化制种基地,让世代耕作的农田焕发“金土地”的光芒。2024年,彭徇龙再次发力,争取资金建成200余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中心,为雷竹笋、高山红茶等“深藏闺中”的优质土特产架起通往市场的“线上金桥”。他亲自操刀的“彭支书”账号累计开展40余场直播带货,销售额超5万元,让山货乘着数字翅膀飞出大山。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4月,集电商、直播、乡村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溪畔农场投入运营,短短数月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次。
“家人们!这是我们彭家村的野生高山红茶,每一片都是乡亲们翻山越岭亲手采摘,茶汤清亮,入口回甘……”直播镜头前,彭徇龙正娴熟地冲泡着茶叶,琥珀色的茶汤在杯中流转,清亮诱人,他质朴的声音透过屏幕,将大山深处的醇香传递四方。在彭徇龙身后,彭家村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中心里,雷竹笋、红薯粉等特产琳琅满目。这个名为“彭支书”的短视频账号,已成为金溪县何源镇彭家村拥抱时代的“流量窗口”。
“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外地的游客来我们这小山村旅游,吃我们的农家饭,买我们的农产品。”彭家村村民彭建忠兴奋地说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彭家村焕发出蓬勃活力。2024年,彭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历史性突破50万元大关,昔日的“空心村”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村”。
小积分激活大网格
面对乡村治理的千头万绪,彭徇龙创新性地将党员积分制与网格化管理巧妙嫁接,织就了一张紧密高效的“民心网”。2022年,彭家村党总支推行积分制,参加活动、助力群众解困等都有明确的量化积分,每季度积分排名在公示栏“晾晒”,用“看得见的标尺”激发党员服务热情。同时,他将全村科学划分为3个大网格、11个精细“微网格”,自己担任总网格长,59名党员骨干下沉为网格员,构建起“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支部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我85岁了,几个小孩都在外面做面包,年纪大了,走路腿脚也不听使唤了,平时都是这些党员和村干部帮我买米买油,真的很感谢他们。”胡子花白的彭发生老人笑眯眯地说道。
2024年,彭家村网格员累计服务群众16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服务精准度与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023年,彭家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小故事”讲透“大道理”
“口袋鼓起来了,脑袋更要富起来。”彭徇龙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建起了移风易俗宣传长廊和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定期开展理论宣讲、实用技能培训。一支由村民组成的“乡间好声音”团队,用带着泥土芬芳的“小故事”讲透“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田。
他还巧妙利用“彭支书”短视频平台,记录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宣传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新风尚。在彭徇龙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彭家村悄然蜕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消退了,守望相助的志愿服务蔚然成风;邻里间鸡毛蒜皮的争执减少了,互帮互助的温情故事日益变多了……“以前碰到婚丧嫁娶又累又花钱,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变了,一切从简,省钱又省心。”彭家村村民邓红女说道。2024年,彭家村“打好‘三张牌’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获评省级优秀案例,文明新风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深厚“软实力”。
从网络直播间到村内网格点,从田间地头到产业车间,彭徇龙忙碌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彭家村的山水之间,他用实干与智慧生动诠释着“新时代赣鄱先锋”的赤子担当。展望未来,这位“领头雁”的目光更加坚定:“我想让彭家村的特产乘着电商快车畅销全国,让我们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让每一位乡亲脚下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