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台变卖药台,连名嘴陈维聪都看不下去,用2个字回应网友

发布时间:2025-08-16 08:39  浏览量:2

近日,前广东台主持人陈维聪,在社交平台分享他过去拍摄的电视剧《柴米新人类》。

这一波回忆杀,吸引了不少广东网友的围观。

有人在评论区感叹“回忆满满”,有人说:“二十四年了……那个时候看,这个剧感觉算时尚。”

也有人表示:“珠江台落寞了,每次打开听到的是痛啊晕啊或湿啊麻啊。”

对此,陈维聪用“痛心”2个字回复该网友。

回想陈维聪在广东台任职的八九十年代,以及21世纪初,当时的广东台可以说是灿烂辉煌、引领国内的电视风潮。

如今,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放时间比节目还要长,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是十多年前的老剧,配音更是惨不忍睹。

仅是短短十几年,为什么广东台会从“引领风骚”,变成了现在被大家痛骂的“卖药台”?

小鱼儿认为跟这3条“罪状”有很大关系。

01

无创新意识,一味吃老本

现在说到拍综艺,大家都会说湖南台拍的综艺好看,但要说到国内综艺鼻祖,还得看广东台。

1981年,在观摩研究香港的《欢乐今宵》节目后,广东台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综艺节目《万紫千红》。

这个节目推出后,迅速受到了广东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广西、海南等周边省份的观众的关注。

甚至连上海电视台,都派人到广东台学习一番后,才回去做出了《大世界》这档综艺。

而在电视剧方面,八九十年代的广东台更是一骑绝尘,排在全国前列。

比如1982年拍摄的《虾球传》,是国内制作的第二部电视连续剧。

而九十年代的《外来妹》《公关小姐》《英雄无悔》等电视剧,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热潮。

《情满珠江》更是登上了央视一套,还拿下了当年的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这三个非常有分量的奖项。

21世纪初,虽然广东台已过了最辉煌的时期,但还是诞生了国内首档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

以及现在已经成为广东文化一部分的电视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和新闻节目《今日关注》。

然而,在此之后,广东台就进入了吃老本的时代。

一部《外来媳妇本地郎》播了25年,《今日关注》也播了20年。

在这十多年间,广东台再没有推出过本土自造的电视剧,而综艺节目,也是看哪个电视台的播出后收视率高,就抄哪个的。

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只靠了一些播了20多年的节目撑着,这样哪个观众会喜欢看,还不如打开手机刷短视频。

02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

广东台之所以能在八九十年代称霸全国,除了有创新精神外,还离不开大量优秀的人才。

经济活跃之初,广州作为前沿阵地,吸引了大量演艺圈人才南下。

比如毛宁、杨钰莹、林依轮等全国有名的歌手,就在广州被挖掘出来的。

另外,为了支撑起蓬勃发展的电视行业,广东台还开设了艺员培训班,培养出了陈维聪、阮星航等一众本土主持。

以及潘结、黄慧颐、林以政、吴家辉等众多优秀演员,和一众幕后工作人员。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广东台才有了百花齐放、花簇锦攒的盛况。

反观现在,前两年到年龄退休的广东知名主持人郑达,在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继续主持《今日关注》。

虽然说郑达很受观众欢迎,返聘他回来,继续发挥余热也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

但从人才层面来看,这不正是广东台主持人断层,找不到能比肩郑达的主持吗?

另一边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扮演康祈光、李彩娇的演员,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因为剧里的年轻演员扛不起剧,他们只能在颐养天年的年纪,继续奋斗在一线拍戏。

而年轻一辈的演员,因为广东台不再拍自制剧,得到的机会少之又少。

他们有的北上,到横店去寻找工作,幸运一点的,就进入《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当一个配角。

有些在本土有点知名度的,则转型做网红,靠直播带货赚钱。

老的退不了休,年轻的又没有机会,出现这样青黄不接的现象,广东台又怎么能做好节目,毕竟内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03

粤语没落,竞争加大,受众减少

广东台的没落,跟自身发展有很大关系,不过,语言大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其的关键因素。

在八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初,是香港娱乐业的辉煌时期。

那时候,香港的粤语电影、歌曲传到内地,随即成了潮流,乃至东北这么远的地方,都有许多人模仿香港歌手,唱着一首首带着口音的粤语歌。

同为粤语地区的广东台,乘着这股东风,也影响过周边的江西、湖南非粤语地区。

后来,随着内地娱乐圈的强势崛起,香港娱乐业逐渐衰落,粤语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加上近十多年来,广东在大力普及普通话,导致小孩从小就说普通话,看的电视剧也是普通话的,自然对广东台的粤语节目不感兴趣。

而经历过香港娱乐业辉煌时期的广东70后、80后、90后,因为香港电视台的电视剧、节目更精良,

同是粤语节目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偏好于香港电视台,而不是广东台。

除此外,近10多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极大地冲击电视等传统媒体。

这些新媒体,又分走一大批观众。

因此,受语言限制和外部竞争激烈,广东台的受众范围变得非常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收看。

收看广东台的人变少,没落也成了必然的事了。

写在最后:

尽管珠江台“不思进取”,但同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广东卫视,近两年却越做越好。

比如《粤菜好师傅》《跟着国乐去旅行》等综艺节目,深挖本土特色,宣传广东文化,让我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脚下所处的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

它还跟紧潮流,推出了《逆袭!耳挂战神》等备受好评的短剧。

或许,珠江台可以向广东卫视取取经,制作更多的好节目,重新夺回观众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