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旗之首今更红(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2025-08-16 09:24 浏览量:2
战旗猎猎,闪耀荣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位列百面战旗之首,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黄崖洞,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北45公里的太行山腹地,因山壁为黄色,东崖半腰有一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石洞而得名,更因抗战时期八路军创建的规模最大兵工厂而闻名。抗战期间,赫赫有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近日,记者与数位政协委员一同深入探访黄崖洞抗战军工遗址,聆听委员们讲述“新中国军工摇篮”背后波澜壮阔的故事。
1939年7月,日寇侵入榆社,设立在晋中市榆社县韩庄村的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受到威胁。为创建长期稳固的军工生产基地,八路军总部决定寻找一处隐蔽安全的地方建立兵工厂。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左权亲自勘探,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指挥最终拍板,将地址选定在黄崖洞。
“有利的地形、绝佳的建厂条件和天然的石洞仓库等,是黄崖洞兵工厂选址的重要考量。”山西省黎城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尚军告诉记者,当地人把仅有两个出口的黄崖洞比作一个瓮,东面进山依靠一条通向谷底宽约10米、长500米的峡谷小道“瓮圪廊”,易守难攻,是天然屏障;西面则通向武乡县,邻近柳沟铁厂和显王煤矿,为军工生产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作为八路军在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当时黄崖洞兵工厂的武器弹药年产量可以装备16个团,是华北抗日前线我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被朱德总司令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抗战期间,黄崖洞兵工厂累计生产“八一式”等步枪5000余支、“五〇”迫击炮1300余门、炮弹10.5万余发,占到整个八路军军工部生产总量的50%以上。“黄崖洞兵工厂的存在,对日军来说是重大威胁。”长治市政协委员、黎城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冯芬芬介绍,为了拔除这根“眼中钉”,日军于1941年冬集结5000多兵力,妄图摧毁黄崖洞兵工厂。
11月11日开始,日军向黎城以北黄崖洞、水窑地区进攻,后又强攻南口七连阵地、转攻桃花寨四连阵地。八路军战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连连击退敌人的攻击。16日晨,日军再度发起攻击,用喷火器烧毁了水窑口的核心工事。此时,鉴于兵工厂职工和部分机器已安全转移,守卫分队在埋设地雷后于当夜撤出战斗。17日拂晓,日军进入厂区,留给他们的只有空荡的山洞和地雷。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过荣光,每一个山头都浸透着烈士的热血。”长治市政协委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表示,此战,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伤亡166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1000人,赢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
如今,走进黄崖洞文化旅游区,仿佛踏入了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兵工厂车间、弹药库、战壕、将军屋、崔振芳公园、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遍布其中。
“瓮圪廊,一步宽,曲拐九道弯,低头不见土,抬头一线天。”黄崖洞文化旅游区群峰壁立,峡谷幽深,一条“瓮圪廊”峡谷是进入景区的唯一通道。沿着“瓮圪廊”峡谷拾级而上,记者一行来到了小司号员崔振芳烈士坚守过的工事掩体和“断桥”阵地。
杨尚军介绍,在黄崖洞保卫战紧要关头,据守在“断桥”陡崖上的七连17岁司号员崔振芳,一个人投出手榴弹120枚,炸死炸伤日军数十名,延缓了日军进入瓮圪廊的速度,最终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而王振喜烈士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当日军主力向我兵工厂中心工事的阵地猛扑过来时,坚守工事的王振喜班长带领11名战士,从三面扔出手榴弹、滚雷,毙敌70余人。遭受重创的日军用火力掩护几个火焰器射手抵近中心工事,狂喷火焰,最终王振喜等1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后,他们被追认为“黄崖洞保卫战十二勇士”。
“像崔振芳和王振喜这样的英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共同铸就了太行精神的不朽丰碑。80多年过去了,这些故事一直在晋东南太行山区流传。”杨尚军表示。
1942年9月,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这里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并建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1971年,当地又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
在黄崖洞烈士陵园对面沿崖壁修建的一所老屋中,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守陵人,他叫赵乃堂。自1991年开始,他每日清晨都会拿着扫帚和毛巾来到这里,擦拭墓碑,打扫陵园,至今已持续了34年。
赵乃堂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为八路军运送粮食、打扫战场,参与了黄崖洞保卫战后的烈士安葬工作。“父亲没啥文化,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告诉我不能忘了这些英雄。这么多年守护烈士,已经习惯了。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在这守下去。”
“赵爷爷既是黄崖洞的守护者,也是抗战精神的传承者。很多游客来到这里,会特意去看望他,给他带点生活物资。”冯芬芬表示,一定要让更多人了解黄崖洞和黄崖洞保卫战,让抗战英烈的故事走出深山、传得更远。希望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穿越”呈现当年抗战的历史场景,通过体验和研学活动,更好地把抗战精神传承下去。
黎城县政协委员、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海斌表示,为更好地铭记抗战峥嵘岁月,传承红色革命基因,黎城县正通过深化红色故事挖掘、创新传播形式、推进智慧升级等多重举措,推动黄崖洞及全县红色文旅资源提质升级,从传统观光向“故事﹢创新﹢体验”的2.0版本跨越,让更多人在实地探访中感悟历史、接续精神火种。(记者 谢阿愁 康亮 王星星 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