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邯郸道丨老院落里“种”下新风雅韵

发布时间:2025-08-16 10:29  浏览量:3

转自:邯郸新闻网

老院落里“种”下新风雅韵

傍晚时分,武安市民李海偕家人驱车来到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拐过街角,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门楣匾额上“太极养生堂”棕底金字遒劲有力,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原来,这里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河北银行旧址,占地约400平方米,完好地保留了二进式四合院的典雅风韵。如今,邯郸市中医药学会牵头,联合邯郸市中医院及多家会员单位入驻其间,融合中医药与太极文化元素,让这座历经沧桑的老建筑,变身为独具特色的太极养生堂。

在邯郸道上的太极养生堂,邯郸市中医院的医生身着古装化身“扁鹊”为游客诊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医文化。

带着好奇推门而入,现代科技感与中医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AI智能面诊区,前来体验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搭载先进AI算法的中医体质辨识仪无疑是这里的“明星设备”。

据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只需坐在镜头前,系统便能通过面色分析、舌象采集,再配合传感器模拟“搭脉”等方式收集数据。不到一分钟,一份包含体质类型、易发疾病及针对性调理建议的个性化报告便会呈现在面前。

李海按捺不住好奇,率先上前体验。短短30秒后,他的专属体质报告出炉。报告清晰指出他64岁的年龄特征及身体现状。看着报告上与自己身体状况丝毫不差的描述,李海啧啧称奇:“这AI面诊又快又准,真是神奇的黑科技!”

与AI智能面诊区充满科技感的氛围遥相呼应,对面专家坐诊区则是满满的传统气息。每天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都有市级以上名中医坐诊,为市民游客提供专业诊疗服务。

当天,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宋立峰正耐心地为19岁的涛涛把脉问诊。在母亲胡女士的陪伴下,这位饱受体重超标和痔疮反复发作困扰的年轻人,终于在这个古香古色的环境里卸下心防。“孩子这情况,关键还是要调整生活习惯。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多吃蔬菜、规律运动。”宋立峰温和地叮嘱。

一番耐心交流后,一直沉默的涛涛放松下来,“之前害怕去医院,在这里感受不一样。傍晚出来散心,遛个弯儿就把病看了。”

带着这份轻松,涛涛和母亲告别诊室,穿过一道雅致的拱门进入第一进院,这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馨香。在这里,胡女士被头疗区的舒适体验所吸引,特制的药液在仪器作用下化作细密温润的雾状,配合技师娴熟按摩,让体验者忍不住惬意地眯起眼睛。

一旁的AI艾灸区域同样人气爆棚,其无烟、非接触式的创新设计,有效消除了年轻人对传统艾灸烟雾的顾虑,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在邯郸道上的太极养生堂,游客在体验智能艾灸机器人。

“以前总听长辈说艾灸好,可一想到那股味儿就打退堂鼓。这个真不错!”游客小叶边体验边和同伴分享,“暖暖的特别舒服,机器还能精准控制温度不至于被烫伤,太贴心了。”

人们穿梭其间,或品味、或体验……不知不觉间,夜幕悄然笼罩古院,庭院中央的太极交流会如约开场。每晚七点半到九点半,这里都是各路太极爱好者修身养性、切磋交流的天地。当晚特邀的杨氏太极第五代传人贾智林甫一亮相,舒展的起势便引来阵阵喝彩。

太极拳爱好者焦先生特意从县里赶来,专注地跟随老师练习,“在这样的老院子里练太极,感觉和传统贴得特别近,气息都顺畅了。大师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

太极拳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习练太极拳。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群英 摄

现场的热烈气氛感染了刚刚游览至此的湖南游客赵阳,她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虽动作略显生硬,却乐此不疲:“早就听说邯郸是太极之乡,没想到能把太极文化这么鲜活地‘种’在景区里体验,真是妙啊!”

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马登斌坦言,太极养生堂从设立时起便揣着一份初心——让精深的中医药服务与鲜活的文化旅游巧妙相融。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轻松游览、沉浸其中,零距离感受太极文化与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说话间,马登斌的目光扫过庭院,飞檐之下,太极身影在古韵中舒展,AI面诊机前人流不息。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与太极文化,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触动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文 郝群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