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难看!河南蹭饭书记爆火后,令人担忧的一幕发生,新华社怒批
发布时间:2025-08-16 12:26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兄弟们,干饭干饭!”
在河南鹿邑县范庄村,27岁的年轻书记,因为“蹭吃蹭喝”火遍全网,可没多久,令人担忧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纷纷打起了这条赛道的主意,为了博取流量,他们刻意选择模仿,就连新华社都忍不住发声批评。
年轻的董桂林从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农村,初来时村民并不看好,毕竟在大家的眼中,书记不应该都是四五十岁有经验的人才能当吗?他这“小屁孩”一定就是来“镀金”的。
不过让村民没想到的是,董桂林却用独特方式打破了距离,他带着面粉、鸡蛋或牛奶作“饭票”,专挑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陪他们吃一碗面,聊聊家常,而且饭后他还常帮着劈柴打扫、修剪指甲,将“蹭饭”变成“认亲”。
就连人民日报也亲自下场点赞,称他“看似蹭饭,实则陪伴,用一顿饭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更难得的是,他在账号主页郑重声明:“账号橱窗所获得的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毕竟在这个流量经济的时代,这份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选择,也让网友心生敬意,而且他还通过视频推村里农产品,帮村民找赚钱路子,这种做法也让干部跟村民关系更近,同时也给村里经济带来了新机会。
可让人愤怒的是,当董桂林火了之后,很多人开始模仿拍“蹭饭”视频,一些村干部和网红主播们纷纷端着碗、扛着摄像机涌向乡村,这也导致“蹭饭赛道”成了新晋流量密码。
但同样的举动,却彻底变了味,再大夏天里,七旬老人被央求着炒几个菜精心摆盘,只为配合某个村干部的“亲民秀”,一碗面硬生生升级为“席面”,甚至饭点已过,主播仍举手机强闯农宅要求老人做饭。
哪怕是面对不愿出镜的老人,直播间标题也赫然打出“村民冷漠拒助孤寡”的煽动字眼,特别是在摄影团队簇拥下,某干部背手踱入农户家中,身后助理提着成箱礼品,镜头里尽是视察式的高高在上。
在8月13日,新华社一篇题为《“蹭饭书记”火了应赞,“蹭饭赛道”歪了该批!》的评论如利剑出鞘,直指乱象:“蹭饭不是蹭流”“他们把村民当成了流量工具,把农村当成了直播间的布景”。
而且文章中强调,真正的“蹭饭”应有温度、有感情、有智慧、有情怀,而非对形式的粗糙复制。
毕竟董桂林成功,是因为他真心陪村民,而模仿者只学表面,没抓住为民服务的核心,特别是他带去的面粉、牛奶、鸡蛋,既是“饭钱”又是慰问品。
尤其是通过视频,董桂林让蒲公英茶、五香鸭蛋等农家特产飞出小院,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甚至账号利润归公的承诺,也让流量真正汇入乡村振兴的河道。
但是反观模仿者,有的发起“挑战0元在农村蹭饭”,一旦流量低迷便切换赛道弃之如敝屣,更是有的村干部自带成箱礼品上门,群众喜忧参半。
毕竟对于其他模仿者来说,他们该学的不能只是“蹭饭”的形式,而是为民服务的创新实践,毕竟乡村振兴不需要镜头前的表演性劳动,更要拒绝将父老乡亲异化为流量消耗品。
当更多干部如董桂林般,以真心换民心,将集体利益置于流量之上,乡村的灶火方能燃出持久的光芒,而这束光里,盛得下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照得见古老乡土在时代大潮中的尊严。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极目新闻2025年08月13日关于河南“蹭饭书记”爆火后,大量网络主播模仿蹭热度,村民成直播工具遭冷嘲热讽甚至言语攻击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新华社2025年07月03日关于秀我中国丨“蹭饭书记”这个饭蹭得为什么就“中”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08月13日关于“蹭饭书记”火了应赞,“蹭饭赛道”歪了该批!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