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铺的暖光

发布时间:2025-08-16 11:00  浏览量:2

老杨的家电维修铺,藏在菜市场二楼的拐角。楼梯陡得像架梯子,铺子里却总亮着盏暖黄的灯,不管多晚,推开门就能听见电烙铁 “滋滋” 的响。

三楼的张奶奶总来修收音机。那台 “红灯牌” 收音机,外壳裂了道缝,她用红头绳捆着,“老头子生前爱听评书,修好了我能跟他‘说说话’”。老杨每次都修得格外慢,把松动的线头重新焊牢,再往喇叭里塞点棉花,“这样声音柔,不刺耳”。张奶奶记性差,总忘带钱,他就把账记在墙上的小黑板上,“啥时候想起啥时候给”,可那行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从没真要过钱。

对门卖菜的王婶,儿子在外地打工,留下台旧空调。夏天刚到,空调就不制冷了,王婶急得直转圈,“孩子视频时总说家里热,我想让他看看空调是好的”。老杨背着工具箱爬上三楼,发现是滤网堵了,洗干净装回去,又往外机上涂了层防锈漆,“这样能多撑两年”。王婶非要塞给他把青菜,“刚割的,带着露水呢”,他收下,转身就给了张奶奶 —— 知道老人舍不得买新鲜菜。

有天暴雨冲断了电线,整栋楼都黑了。老杨摸出备用发电机,在铺子里支起个小桌,摆上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和咸菜。张奶奶揣着瓶老伴泡的药酒来了,王婶端着刚炒的土豆丝,连隔壁收废品的老李都拎着瓶二锅头,“老杨,咱就着烛光喝两盅”。电烙铁不响了,可铺子里的笑声比平时还亮,发电机 “突突” 的声,像在给这群人伴奏。

秋天时,张奶奶的收音机彻底坏了,零件配不到了。老杨找了台旧录音机,把评书磁带转成 MP3,存进个小巧的放器里,“这个不用电池,充电就行,声音比收音机还清楚”。张奶奶捧着播放器,手指摸着光滑的外壳,像摸着老头子的手。王婶的儿子回来了,特意来修铺道谢,“我妈说您总帮她,这台新空调您留下用”。老杨摆摆手,“我这铺子小,有盏灯就够了”。

现在铺子里的灯还亮着,电烙铁依旧 “滋滋” 响。有年轻人来修游戏机,老杨戴着老花镜研究半天,“这玩意儿比收音机复杂,不过原理都一样 —— 通了电,就有了劲”。窗外的月光爬上楼梯,照亮墙上那张泛黄的照片:年轻时的老杨站在维修铺前,手里举着块万用表,笑得比灯泡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