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5-08-15 07:10 浏览量:2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毛岸英的照片,突然好奇为什么毛主席那么疼他。说实话以前只知道他是主席的儿子,牺牲在朝鲜,别的还真不清楚。
小时候他和弟弟跟妈妈杨开慧拍过一张合照。你猜怎么着?那会儿毛岸英还没上学,他们一家子住长沙。后来他爸爸忙革命,妈妈带着俩儿子躲国民党抓人,日子肯定不好过。
到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在苏联和弟弟一起生活。我看照片里他俩穿得挺整齐,但是笑不出来。那时候他们应该挺想爸妈吧?妈妈早早就牺牲了,爸爸也不在身边,感觉挺孤单的。
1946年他回延安见到毛主席了。这张合影有意思,他脸上全是开心的笑容。我奶奶说过,离家多年的亲人见面,就算再坚强的人也会哭鼻子。主席那时候应该也是眼眶发红了吧?
他在莫斯科大学念书的时候,居然还学了俄语文学。谁想到一个革命者还喜欢写日记呢?他写的笔记里老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让我想起以前老师说的那些俄国作家,好像都是写人性挣扎的。
1950年去朝鲜打仗前,他给家里写过信。信里有句话被反复涂改,好像是“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见爸妈”。现在想想,那时候他也就二十出头,能不害怕吗?
最让我难受的是他牺牲那次。美军轰炸指挥部的时候,他本来能撤退的。战友说他坚持让别人先走,自己最后离开。结果飞机打下来,连个全尸都没留下。你说这多可惜啊,才28岁就这么走了。
他未来的媳妇刘思齐后来一直没再结婚。她经常去他墓前放照片,有次记者拍到她在擦墓碑时偷偷抹眼泪。这种事放普通人身上也够难的,更别说她是首长家属。
毛主席晚年书房的布置特别奇怪。工作人员说他总把毛岸英的照片摆在左边第一个位置,从来不让别人碰。有时候半夜自己一个人对着照片说话,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最近韶山那边修了个纪念广场,好多学生去扫墓。有个视频里大学生问导游:“为什么毛岸英算志愿军第一个报名?”导游回答说人家是主席儿子带头参军,大家都服气。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懂这种带头作用的意思。
现在网上有人翻拍他的照片,说他长得像明星。我觉着脸型确实周正,但这不是重点吧?重点是他二十几岁在异国他乡为了别人不认识的陌生人去打仗,这才是真的牛逼。
你看他妈妈杨开慧的日记里有句话:“孩子懂事了,总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这句话到现在读了还是心酸。英雄也是普通人孩子,他们也有爸妈要牵挂。
现在刷短视频,经常看到朝鲜战场的影像资料。弹幕里好多人都说要是活到现在该多好。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不过知道这些细节,突然觉得毛岸英不光是个名字,是个真正在努力生活的人。
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站在志愿军队伍里,手里拿着书的样子真精神。谁能想到他拍完这张集体照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呢?有时候看老照片上的笑容,会想他知道自己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