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男生每天大便五六次,2次肠镜都正常,直到换检查项目:绝症

发布时间:2025-08-16 13:17  浏览量:2

20岁的男生,每天上五六次厕所,身体看着挺结实,胃口也不错,可就是这肚子,一直跟他过不去。两次肠镜检查都查不出啥问题,医生说没毛病,可他心里不踏实:“怎么老跑厕所,还能是正常?”直到换了个检查项目,结果让人心头一沉——竟然是绝症

这类情况,听着像个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反复腹泻、排便频繁,很多人以为是肠胃功能差、吃坏肚子,甚至有人误以为是“青春期消化快”。

可真正的病根,很多时候藏得很深,不换个角度去看,根本不会被发现。“每天大便五六次,是不是得了肠癌?”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担忧。

频繁排便并不一定就是癌症,但若是长期如此,且伴随腹痛、消瘦、便血等症状,那就得提高警惕。肠镜正常并不代表一切正常,有些疾病,确实不是肠镜能查出来的。

像这个男孩,初期诊断无果,后来在医生建议下做了磁共振成像(MRI)和全身PET-CT,才终于揪出了“真凶”——胰腺癌,晚期

胰腺位于腹腔深处,与小肠、胃、十二指肠相邻,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肠胃不适。这也是胰腺癌被称为“癌王”的原因之一,发病隐匿,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胰腺癌不像其他肿瘤那么“高调”,它几乎没有早期特异性症状。起初可能只是食欲减退、轻微腹痛、体重下降,或者就像这个男孩这样——排便频繁。这些表现太容易被日常的生活习惯掩盖了。

尤其是年轻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常年熬夜,肠胃一有点反应,就习惯性认为是上火、吃辣、压力大,殊不知,可能早已埋下了“定时炸弹”。

从病理角度看,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高糖饮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家族遗传等。现代生活方式给身体带来了巨大负担,尤其是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长期外卖、暴饮暴食,这些都是引火上身的“帮凶”。

胰腺的功能之一是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如果胰腺出了问题,脂肪就无法被正常分解和吸收,就会出现油腻性腹泻,即所谓的脂肪泻

这类腹泻不同于普通拉肚子,大便颜色淡黄、泛油、难冲洗。不少人误以为是“着凉”或者“吃坏了”,其实可能是胰腺功能已经紊乱了。

“那我是不是也要去查查?”这也是很多人看到类似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排便频繁的原因很多,并不全是大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炎症性肠病、食物过敏等,也会导致类似症状。

关键是要结合其他症状一起看,比如有没有体重明显下降、乏力、黄疸、皮肤瘙痒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真的就不能再拖了。肠镜查不出胰腺癌正常吗?答案是肯定的。肠镜主要观察的是肠道内部结构,而胰腺位于腹膜后,肠镜几乎无法触及。

除非胰腺肿瘤已经侵犯到十二指肠段,才可能通过肠镜间接发现异常。不能单靠肠镜就断定一切正常。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看清楚”的工具。

增强CT、MRI、PET-CT、EUS(内镜超声)等,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形态和病变情况。特别是EUS,可以在不做大切口的前提下,看到胰腺的细节,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做这些高端检查?当然不是。高风险人群才更需要重点关注。比如: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患有慢性胰腺炎、长期糖尿病史、长期吸烟者、饮酒过量者、肥胖者等。对这些人群,医生会建议定期做胰腺功能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A19-9)检测,或影像学检查。

日常生活中,很多小细节,其实早就发出了身体的“求救信号”。饭后上厕所次数增多、排便不成形、总感觉拉不干净、肚子总有轻微胀痛、食欲下降……这些都值得我们警醒。

千万别拿年轻当“护身符”,也别用“扛一扛”来拖延治疗的黄金期。年轻人常说“没空管身体”,可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就得花十倍百倍的时间和金钱去补。

预防从来不是“老年人的事”,而是每一个现代人每天都该做的功课。尤其是现在,高油高糖饮食成了常态,奶茶、炸鸡、烧烤、辛辣火锅成了“精神寄托”,你不把它们当回事,它们就会把你当“目标”。

想要避免疾病找上门,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这四件事,必须得做到。特别是排便异常这种“小毛病”,千万别忽视它的“预警”作用。身体会说话,只是你有没有听懂它的语言。

对自己的身体有点责任感,别让“年轻”成为盲目自信的借口。哪怕只是多跑几次厕所,也值得认真对待。健康不是等病来了才想着抓住,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守护。

医学上有句话,说得很扎心:“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真的,很多人不是输在病本身,而是输在“拖”。当你觉得“应该没事吧”,也许病魔正悄悄逼近。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身体发出信号时,早点听懂,早点行动。别等到查出来是“绝症”,才追悔莫及。身体不舒服不是矫情,而是你对生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年第17卷第4期

2. 《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43卷第12期

3. 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

4.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4年第32卷第3期

5.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发布《胰腺癌早期筛查与管理指南(2023版)》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