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带儿女 为去世丈夫庆祝父亲节,看哭网友:我们最缺的死亡教育

发布时间:2025-08-16 13:18  浏览量:2

美国妈妈带着儿女在父亲节这天,来墓地看望去世的丈夫。

没想到一段短短两分多钟的视频,没有煽情没有眼泪,却让众多网友破防泪奔:

“他们一家乐呵呵的,我反而哭了”

“天哪,让我看了泪流满面,这让人多难受啊”

“我,一个快七十岁的人,一边看,一边笑着流泪!”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死亡都是避讳莫深。

而这位美国妈妈告诉我,什么才叫真正的死亡教育。

没有恐惧和忌讳,没有煽情和苦难,有的只是爱和怀念。

这里的墓地没有阴气森森的松柏遮天蔽日,没有杂草丛生的坟头和颜色刺眼的纸扎。

看起来倒更像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园,可供路人随时休憩。

天空蔚蓝,阳光洒落在如绒毯一样的草坪上,边上摆放着色彩斑斓的鲜花。

美国妈妈带着孩子在墓碑前铺着野餐垫,一家人席地而坐,吃着零食喝着饮料,就像是进行一场普通的户外游玩一样。

汤米,1996年10月24出生,2023年2月26去世。

英年早逝,才27岁,好短暂的人生。

墓碑上的照片是一张年轻又英俊的脸庞,笑得正灿烂。

美国妈妈神情的望着墓碑上丈夫的照片,带着孩子倒数,就像是庆祝生日一样:

“1,2,3 ,父亲节快乐!”

小男孩扭过头,满脸笑容的问母亲:

“妈妈,你给爸爸准备礼物了吗?”

母亲轻轻抚摸了孩子毛茸茸的小脑袋:

“你知道给爸爸的礼物是什么吗?就是我们一家人团结在一起,互相扶持”

小男孩低头说道:“不要,我们得给爸爸一个礼物”

母亲只能尝试给他解释:

“爸爸无法拥有真正的礼物了,他最好的礼物就是看到你们快乐”

“这是妈妈的工作了,妈妈努力让你们快乐”

她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我们每一个都说一件我们爱爸爸的事”

妈妈最先点名小男孩:“你最爱爸爸哪一点?”

小男孩犹豫了一下,回答道:“他时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他很可爱”

接着妈妈问姐姐:“那你最喜欢爸爸的什么?”

姐姐回答道:“爸爸会陪着我玩芭比娃娃”

母亲望着墓碑说道:“我最喜欢的是爸爸的勤奋工作,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墓碑是冰冷的,暖的是人心,温馨的好像他一直陪着她们一家人,并没走远。

一家人吃完东西后,准备离开,母亲让孩子们跟父亲告别:

“你们想给爸爸一个拥抱吗?或者一个亲亲”

小男孩立刻站起身,对着父亲的照片亲了一下,紧接着用小小的臂膀拥抱着墓碑。

小女孩也在旁边抱了一下,然后开始懂事得收拾东西。

小男孩一直在亲吻着墓碑不肯放手,想必父亲在的时候也一定爱极了孩子吧。

母亲也蹲下亲吻了下墓碑和丈夫告别。

在走的时候,小男孩还是依依不舍,一遍又一遍回头亲吻:

“爸爸,父亲节快乐”

“再见,爸爸”

直到母亲渐渐地往远处走去,小男孩才小跑着跟了上来,他骄傲的说道:

“我给了爸爸10次亲亲”

这么小的孩子,也在用他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爱。

母亲乐观向上,孩子活泼可爱,没有煽情,没有苦难。

第一次见到原本是一件悲伤的故事,一家人却如此的温馨。

这个妈妈做的非常棒,爸爸既然已经离开了,真的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面痛哭流涕,痛苦悲痛。

更重要的事应该教育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给他们一个自信快乐的家庭氛围。

瞬间觉得死亡也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是一件挺美好的告别,被最亲爱的人挂念着。

我从来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但是确实觉得西方的死亡教育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死”这件事都是避而不谈了,好像出口就感觉晦气。

躲都来不及,更谈不上教育。

我以为的祭祖扫墓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做给活人看的表面功夫,祭祀用词也是求平安、求富贵、求健康居多。

人死了,生前衣服,鞋子,睡过的床全扔了,只留下金钱首饰,房产车子。

中式的墓地坟墓看着觉恐怖,不到清明重阳该扫墓的时节,很少有人愿意去墓地看望先人。

国内一般认为墓园坟地是阴气重不吉利的地方,国外一般都会认为是家人“安眠之地”。

我们上坟不仅限制年龄甚至还会限制性别,哪怕是至亲,也会让孩子敬而远之。

到了墓地也都不能欢声笑语,会被老一辈人骂。

今年清明刚去农村祭拜过,在杂草丛生的山间野地里,别说坐下野餐了,站一会儿就蚊虫叮咬,太阳暴晒,还有隔壁坟地烧纸把野草点燃了,一堆人又冒着浓烟去扑火.....

再之后就是烧纸钱烧衣服被褥各种纸糊模型,烟熏火燎,农村妇人按照习俗的嚎几嗓子,就感觉没有一刻是消停的,能让人真的静下心来对先人有一丝思考与追忆的......心累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恐怖,忌讳,和扭曲。

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价值的活着,跟朋友家人嬉戏打闹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喜欢这样的快乐式生活式的悼念方式。

而不是只能见到死气沉沉的家人,无法和家人参与到生活中去。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