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断崖式下跌!25届考生集体躺平?26界会如何?

发布时间:2025-08-13 02:20  浏览量:2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考研人数持续攀升,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现象。

从2015年的164.9万到2023年的474万,考研报名人数的一路高涨,反映出大学生们对更高学历的追求和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然而,2024 -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却出现了连续下降,尤其是2025年,报考人数降至388万,相较于2024年减少了50万,这一断崖式下跌的现象,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人猜测25届考生集体躺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业市场的多元化是导致考研人数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如直电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迅速崛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行业更看重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而非单纯的学历。许多大学生发现,通过参加实习、培训获得相关技能后,能够直接进入这些行业,获得不错的薪资和职业发展空间,于是选择放弃考研直接就业。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编制内岗位的吸引力也在增强。这些岗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考试内容相对固定,且备考周期相对较短。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许多学生为了追求稳定,转而投身于考公、考编大军,减少了考研的报名人数。

考研成本的上升也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如购买考研资料、参加辅导班、支付报名费等,还包括时间成本。

考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考,这意味着学生在备考期间几乎无法兼顾其他事情,甚至可能放弃实习机会。而研究生阶段,尤其是专业硕士,学费普遍较高,一些专业三年学费可能高达数万元,再加上生活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近年来研究生学制有延长趋势,这也增加了时间成本,让一些学生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放弃考研。

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同样影响着考研人数。

一方面,推免保研人数不断增加,部分高校的推免比例甚至高达50% ,这使得通过统一考试招生的名额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学术硕士缩招趋势明显,部分专业甚至只招推免生或博士生,而专硕的培养方向更注重实践,与学术硕士定位不同,一些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因可选择的专业和名额有限而放弃考研。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控更加严格,延期毕业的现象增多,这也让一些学生担心考上后无法顺利毕业,从而打消了考研的念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趋于理性。

学生和家长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开始更加注重个人兴趣、职业目标与考研的契合度,会综合考虑考研的投入产出比。不再将考研视为解决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2025年考研人数的断崖式下跌,并非是25届考生集体躺平,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就业市场、教育政策以及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对于考生而言,无论考研人数如何变化,都应保持理性,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从这个趋势来看,预测26届的报考人数相较于25届也还会继续降!